“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仍是一道考题

    □单士兵

    中国公共文化场地的管理终于要迎来一次重大转身了。文化部日前已宣布,今年年底之前,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将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中央已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列入制度性预算当中。财政部、文化部也联合下发相关文件,对这些免费开放场馆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6月26日新华社)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这样说。现在,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这些文化场所将全部免费开放,这意味着,在这一片土地上,将会有更多的人可以轻松走进这样的文化天堂。以这样的方式彻底还原文化场所的公共产品本质,来体现其公益价值,这无疑是一种公共管理的善政。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这是绝对的好事。现在,有了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有了公共财政的保障支持,这些将为赋予每个公民享有平等进入这些公共空间的权利提供最大支撑。现在的问题是,在免费开放之后,这些公共文化资源到底能不能够被最有价值的使用。这或许才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文化场馆在免费开放之后,也会出现新问题,这已经是被充分证明的事实。比如,此前就已经免费开放的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就曾让很多专业人士感觉艺术氛围被破坏了,一些公益性文化场馆在各地免费开放之后,却变成了喧哗的“菜市场”。由于管理不力,一些涌进这些文化场馆的人们的所作所为,对文化传播与艺术辐射来说,的确会造成一定的降格与毁损。

    制度赋权很重要,如何让民众理性享受这样的权利,同样很重要。文化场馆免费之后,摆在公共管理面前的,同样又是一道新的课题。当美术馆里的参观者躺在椅上睡觉,当一些观众对着名贵展画指指点点,当提着菜篮的大婶在展厅内大谈“煲汤经”,这样的免费文化场馆,并不意味着,就是让公众拥有了有品质的公共文化生活。如果不能真正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免费也未必就能让文化资源真正发挥良性的效果。

    不必讳言,今天的人们在公共文化场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程度,还是存在着某些遗憾的。长期以来,由于休闲娱乐的私人化,社区生活的封闭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无根感,都在不断压缩人们在一起的公共空间,使人们没有真正学会去过有质量的公共文化生活。社会并没有为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提供有充分梯度的公共文化空间。国外很多大型公共图书馆或美术馆里那种文化氛围与文明程度,让无数中国人为之感叹。那是因为,在通向那些公共文化空间之前,他们已经经过很多层次级别的公共文化生活的熏陶。比如,在以社区为活动单位的美国,无数社区公共图书馆早就奠定了人们的文明习惯。

    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文化场所即将全面免费开放,仍是一道考题。现在,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人们去参与有品质的公共文化生活。比如,从学校教育到大众传播,都应该积极进行倡导,让人们懂得走进公共场馆之后,如何不损害其专业文化的氛围,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公共文化资源的效用。而从公共管理来说,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配套管理水平,加大相关公共服务,来全面修补那条通往文明的道路,让更多人共同拥有美好的公共生活。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