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重在看紧“钱袋子”

    □特约评论员胡杨

    7月2日,《学习时报》刊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讲话,李源潮谈到“我们下去调研,看到不少县委大楼、市委大楼都盖得很高,有的比省委的楼盖得还高、还气派,就感到很忧心。不光是担心盖楼花钱,更是怕干部进了高楼,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谁也不肯走出大楼,就会与群众疏远了!”

    在很多基层县乡,民众对于那些富丽堂皇的政府楼堂馆所再熟悉不过了,气派的大楼有时和当地的经济状况并无关系,而是和所谓的形象密切相关,即使是贫困县,一掷千金拔地而起的奢华办公大楼也并不罕见。比如,媒体舆论曾热议的河南濮阳和安徽望江的豪华办公大楼。在一些基层领导的头脑里,似乎“形象”才是硬道理,笃信“一白遮百丑”,总认为砸锅卖铁也要维护好当地的“面子”。

    从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演变看,县是延续至今的行政层级,也是承上启下、紧密关乎民众生活的一级政府,它比市离民众更近、影响民众生活更多,它比乡更有权力,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一句政治箴言:郡县治天下安。从现实看,无论是三公消费、豪华楼堂馆所、权力贪腐还是社会矛盾集结、民生问题积聚,大多都与县级政府息息相关。可以说,当下县域治理和改革的紧迫性,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时不我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于千头万绪的县域治理和改革,有一根针至关重要,可以说一旦使用好这根针,很多治理问题就成水到渠成之势。这根针就是看紧“钱袋子”。

    请看,三公消费、豪华大楼、贪污腐败、民生维艰等等这些老大难问题,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钱”的问题,也就是怎么使用好公款为纳税人服务。没有对公共财政的民主预算和严格监督,任何有权力的人都可能会将公款当做唐僧肉,你吃一口他咬一嘴,反正没有孙悟空的保驾护航,趋利本性自然会让权力将部分公款部门化、私有化。

    这几年,对于财政公开、预算民主的呼声日甚一日,从中央部委日益详细的“晒三公消费”到地方晒预算的跟进,可以看出通过“财政民主”的方式来遏制乱花钱、贪污钱、挪用钱,正成不可阻遏的潮流趋势。县级政府,一来与民众福祉联系更密切,二来层级较低更容易把控,三来县域矛盾频发急需进行深层改革,因此看紧政府的“钱袋子”,当成为县域改革治理的重点。

    其内容不外有二:一是从源头治理,强化和理顺财政预算的科学性、民主性,简而言之就是人大认真严苛的审查好政府预算的每一笔钱,把怎么花钱的审批权牢牢掌握的人大手中、监督政府花钱;二是完善过程监督,让每一笔公款的花销都完全公开,晒在阳光下让每一位纳税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稍有问题就应当由人大对相关行政部门领导质询、问责。一些基层办公大楼之所以“敢与奢华试比高”,就是因为要么大量的公款以预算外资金方式游离于监督之外;要么是法律对于挪用资金等缺乏强硬的制裁手段,从而变相鼓励滥用公款;要么是财政信息深藏不漏,纳税人看不见浪费公款的真相、感觉不到自己上缴的税款被浪费滥用的阵痛,公共的“钱袋子”才会变成部分人的小金库。所以,我们不时会发现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荒诞剧:即使一个县是国家级贫苦县,即使一个地区很多孩子上不起学、百姓看不起病,可却能看到豪华的办公大楼、宽阔的广场、气派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没有制约权力随意花钱的力量,如果没有制度为“钱袋子”打造一个坚固的堡垒,就无法阻挡一边穷困一边奢华的荒诞与反讽。

    现在要实现“郡县治天下安”的社会理想,必须靠现代文明成果,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在民主、公开的原则下看紧政府的“钱袋子”,当把私人利益最大的输血管道堵死时,三公消费、豪华大楼、中饱私囊又如何能生长出来?!公务人员以权谋私的空间被大幅挤压,公共利益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