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我屁事”是个什么德行

    7月3日17时,在长沙娄底,一家三口在孙水公园河中溺水,河边遛狗的小伙邓锦杰闻讯下水救人。事后一家三口获救,邓锦杰却不幸身亡。这一家人上岸后迅速离开,被群众拦住后,竟称“关我屁事”。

    小伙邓锦杰与被救的一家,俨然是道德磁场的正负两极,一个令人感动,一个叫人愤慨。邓锦杰的道德谱写,在自我的人格成全之余,传递了善的价值;而获救方的冷漠之态,让人心寒,它背弃了“滴水恩,涌泉报”的感恩伦理,是种道德的“溺水”。

    毋庸置疑,这一热一冷,恰是世态的两面剪影,也是道德资源的现实分布格局。在公共生活里,我们不乏吴斌、邓锦杰们,“最美××”的频现,度量出了善的体温;同时,“看客”的遍布,也拉低了社会的道德高度。可以说,时下我们的道德地貌参差不齐。

    被救而转身离去,这非首例。前不久,天津两名女孩也溺水,后被路过的男子救起,获救后也是跑开,连谢都没说一句。“感恩话语的吝啬”也招致了舆论讨伐。毕竟,人们乐于看到“好人”与“好报”的切实关联;而“知恩图报”,也是道义往来的基本外延。它构成社会的公序良俗,形塑着你我的道德认知。就像网友说的:不求你反哺,别人救了你,说声谢谢,又不掉肉,真的很难?

    尽管“投桃报李”是人们默认的价值追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报恩取决于良知持守,关乎道德自觉,而非法定义务。获救不言谢,是人格的污痕,却无涉法律。但不肯言谢,终究是掉进了自利泥沼中。哪怕你理由再铿锵——担心承担不起赔偿,抑或想免于人情纠结,都当遭道德谴责。义举总是稀缺的,需要用心呵护,舍不得道谢,只会刺痛他人的行善热情。

    纵然是与己无关者的生命凋谢,都应激起人们的同情,更何况,别人是因你而溺亡。在娄底这起溺水事件里,获救的一家三口居然还爆脏口:“关我屁事”。就算获救者不必背上良心枷锁,起码的悲悯心总该有吧?一句“关我屁事”尽显倨傲,也将获救者的人格水准暴露无遗。■佘宗明(媒体人)(原题:“以怨报德”是个什么德行)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