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事前审查,哪会有“馒头许可”?

    对“馒头许可”类“红头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应在该文件出台之前进行。在制定阶段就面向社会公开,并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

    据《工人日报》报道,“暂行”了14个月的《甘肃省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加工许可管理暂行办法》日前被甘肃省政府法制办叫停。

    该“办法”曾明确规定,“要对商场、超市、零售商店和摊点以外,同时具有固定加工场所和固定工艺流程、传统低风险的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实施加工许可管理”。此举曾引发公共舆论的强烈质疑,省法制办此番也称,“加强监管绝不能成为乱设行政审批的借口。”

    “乱设许可”曾是行政“三乱”之一,多年治理未能断绝。《行政许可法》出台后,各级政府设立许可的权限得以明确。以管理食品小作坊加工为例,法律提出有原则性要求,但并未设定行政许可事项,而是授权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一个地方政府部门以一纸“红头文件”,就为食品小作坊设定了“加工许可”,不管其初衷如何,在程序上就已失去了合法性与正当性。这是行政权对立法权的侵犯,理当纠正。

    我们今天评析这则报道,并不是要看一个缺乏法律依据的“红头文件”的倒掉,而更要从中总结教训,以避免下一个违法的“红头文件”不期而来。

    据甘肃省法制办介绍,“此前,我们接到有关单位和群众的反映,认为这项行政许可制度存在违法内容,为此依法对其审查。”由此可知,此份“红头文件”被撤销,是先有举报,后有审查。故此,它能得以“暂行”14个月之久。

    从新闻中看,这一“暂行办法”遭到了社会的抵制。不仅媒体批评、公众质疑,就实施情况看,一年来仅有500多家小作坊申领了行政许可证,这与遍布街头巷尾的各种食品加工小作坊相比,形成了鲜明反差。

    对“红头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理应在该文件出台之前进行。政府各部门出台的“红头文件”不能仅送法制办“备案”,更要送请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当然,更具实质意义的是,凡政府出台“红头文件”,均应在制定阶段就面向社会公开,并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引入了外部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压缩“部门利益法制化”的空间。

    有必要强调的是,否定地方政府部门乱设行政许可,并不是否定对食品安全加强监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我们关注法律的切实施行,是要看到公权力有几分授权就做几分事。“法无明文授权即不可为”,这是对公权力的警惕,也是对公权力的制约。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在于多设几道许可,而在于,法律明文规定的监管职责,职能部门都履行到位了吗?(王琳)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