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大伟:见死不救,“陌生人社会”的痼疾

    7月15日,一3岁男孩随父亲在方城县望花湖水库乘电动船游玩时,其游船受到飞驶而来的一只快艇掀起的波浪的撞击,小孩不慎落水。危急时刻,其父跳入水中营救,却沉入水底。事故发生后,曾有另一家水上游乐项目经营单位的快艇赶来,但一问不是他们的游船,扭头走了。事故最终导致小男孩的父亲溺水死亡。(7月18日搜狐新闻)

    悲剧的发生让人扼腕叹息,但快艇见死不救的行为,却更让人愤慨。只可惜,我国现有法律没有“见死不救罪”,对于面对落水者扬长而去的快艇驾驶员和其背后的主事者,除了道德上的谴责外,并无其他有效的手段来约束其行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然而,我们并不能一味地指责见死不救,却对导致这种冷漠发生的社会根源熟视无睹。当越来越多的人发出“跌倒的老人扶不起”的感慨,当见义勇为者屡屡被误解甚至陷害,人们渐渐习惯了围观,习惯了冷漠。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被奉为圭臬,“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成为行事准则,因为“出事的不是自家游船”而见死不救的快艇,其反应也在意料之中了。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一种叫做“陌生人社会”的社会现象逐渐产生。它的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不信任,对陌生人处处提防,面对陌生人的求助,先怀疑“是不是陷阱”,教育孩子“不要接陌生人的食物”,“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告诫老人“不要接陌生人的电话”,甚至连公众场合也要提示大家“不要和陌生人搭讪”;二是冷漠,对陌生人遇到的困难甚至危险视而不见,拒绝伸出援手,选择冷眼旁观,见死不救就是最极端的例子。

    要破解“陌生人社会”的坚冰,让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除了要在全社会大力推行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外,更需要法制的进步,来为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建立保障。如此,才能逐渐消除“陌生人社会”的痼疾,让信任的阳光,重新普照我们的社会。

【责任编辑:霍骋远】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