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账单要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

    近日,中国公共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国务院发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和中央部门19日起公布“三公经费”开支情况。对于财政信息公开,中国社会已经形成共识,即公开是一般情况,不公开是特殊情况,且“特殊”的范围应通过法定程序严格划定。这种共识的形成,无疑说明中国社会转型正在出现实质性的进步。

    不过,与这种社会进步相比,一些机关部门仍固守把“公共”性质的财政开支信息当成机密的观念,所提供的财政信息和数据要么缺乏明细内容,要么对部门人数等情况语焉不详,所以公众对这些数据保持某种程度的疑虑不足为奇。

    财政信息公开,其实就是让公众看看政府部门怎么花钱,这不是一件难事。在一些国家,公众可以上网查看政府预算报告、预算数据和决策过程,在书店报亭购买相关文件,甚至还有民间人士创建网站供公众查询“政府怎么花你的钱”。与这些国家成熟的财政信息公开经验相比,笔者一直认为,中央部门这几年试水公开“三公”经费,只是中国财政信息公开迈出的“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仍需正视两个现实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整个财政信息公开规则化的进程。

【责任编辑:实习生韩晓翠】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