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民族译成“minzu”与国家信心无关

    谈及“国家信心”,就不得不说那张牙舞爪的“龙票”,邮票设计者称“它(龙票上张牙舞爪的龙)的威猛有力,代表中国自信。”这番言论,立马被人调侃,也成为贻笑大方的典型案例。可这种“笑料”,却并未因前车之鉴而有所收敛,似乎早已成为一种世俗“潜规则”。

    近日,有网友质疑中央民族大学的英文译名将“民族”英译为“minzu”不大准确。学校工作人员证实,“民族”英译变为“minzu”,但更改原因不知情。此外,贵州民族大学中“民族”也英译为“minzu”,其给出的一个理由是:由于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很多大学和大企业都在自己的英语名称里加入中国元素。换言之,这是彰显民族“自信”之举。(7月22日《新京报》)

    民族英译成“minzu”就是民族自信的写照,显然是贵州民族大学一厢情愿的想法,中央民族大学是否也是如此,因无权威来源,暂且不知,但公众对此肯定是不买账的,从网友调侃的姿态便可看出端倪。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不说“民族”译成“minzu”与国家信心无关,就是把“中央民族大学英”译成“zhongyang minzu daxue”,也与国家信心无关,只会让人看到又一可供调侃的笑料。

    毕竟,说到“英译”,我们唯一能想到的便是英译准确否?规范否?也大多会“词典翻译”一番,看看有无笑料,即便我们的想象力足够强大,也难以将“国家信心”与这“英译”联系一番。可有些解读,却便便超越你我的想象力,将“英译成音译”诠释为“中国的崛起和强大”,的确有些成笑谈了。不是人家这么一说,你肯定想不到“国家信心”还有这么“一标准”。

    必须厘清的现实是,不是越多的“英译成音译”,就是越多的民族自信,这种擅自修改语言文字的做法与行为,只会丧失他国语言本来的韵味与魅力。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自信,显然不是一张邮票能够承载的,也不是一次“英译成音译”便可诠释的,这种国家信心与民族自信,只会来自于本国文化软实力、价值输出、核心竞争力等的比拼,而与英译、邮票的关系并不大。

    退一步说,即便“英译成音译”真是一种民族自信与强大的写照,那也是孱弱的,因为当民族自信要靠这般微弱的小事来体现时,只能说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然落后人家很多。换言之,当还有人总拿细枝末节当大事来说时,正是在给我们提醒——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仍的绕不开的话题,仍是摆在当下的严肃命题。

【责任编辑:霍骋远】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