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舆论压力促进中国信息公开前行

    曾几何时,中国灾害死亡人数曾是“国家机密”,打破这个“机密”,把它对社会公布,然后做滚动公布,甚至做实时滚动公布,中国的灾害信息披露总体在沿着这条路前进。像2005年松花江污染向社会公布成“修理管道”,那样的事在中国大概很难发生了。

    然而中国信息公开显然远未走到尽头。隐瞒坏消息,或对它们“低调处理”,在很多时候仍是一些政府官员的习惯性念头。在涉及维稳时,这种做法被实施的情况仍然不少。这是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长期缺口,也是一些原因明显或者“莫名其妙”对政府质疑不断出现的根源之一。

    提高政府的总体公信力是解决各种具体质疑的根本途径。包括死亡人数在内的灾害信息是近年最激烈的质疑领域,从最近几次的实际情况看,这也是政府改善最多的领域。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改善在速度和细节上仍没有达到舆论要求,因此没有得到充分信任。但只要政府继续努力,在这一领域率先形成突破,得到舆论较大认同是有希望的。

    舆论质疑带来了政府公信力损失,但也的确帮助改善了政府的行为,政府和舆论新互动实际在逐渐成形,它有可能结成中国改革的一个正果。

    中国社会需要以时代的豁达看今天的舆论万象,看中国的种种问题,以及这个国家的整体前进。中国越发展,容量就需越大,有一些很尖锐的点,很难说它们最终造成的究竟是破坏,还是推动。▲

【责任编辑:实习生韩晓翠】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