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苍:如何回应公众的救灾热情

    社会管理者需要更好地回应公众的救灾热情,而最好的回应方式,莫过于组织起高效率、重实效的救灾。

    北京遭遇暴雨,普通人共同守望的画面,打动人心:私家车打着双闪免费接人,店铺敞开大门让路人避雨,小朋友守住下水道井口提醒路人,大妈劝住往积水点开去的汽车……或许只是点滴之行,但汇聚在一起,就成为巨大之力,不仅给困于水、阻于雨者最及时的帮助,更打造出一个城市的道德高地。

    暴雨过后,更多灾情的消息,让人揪心。很多人希望参与到救灾之中,尽自己的一份力,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

    然而,灾后救助毕竟不同于紧急状态下的互助。漏雨的屋顶下地雷一样的隐患点,可以由个体的努力来排险;社会管理者无法企及或无暇顾及的失明区,可以通过社会来补救。但更专业的救灾,仍需要社会管理者发力。

    尤其是,手机上的天气软件仍密布乌云闪电,无序的救灾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拥堵,降低救灾效率;而暴雨之后,山体松动,次生的地质灾害仍有可能发生,缺少专业的救灾装备和知识,反而可能给自己造成伤害。正因此,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建议市民自行前往灾区救灾。

【责任编辑:实习生韩晓翠】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