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征:别让“网络戾气”成“破窗”

   7月24日,《中国青年报》刊载了一篇题为《谁在为网络戾气“添油加柴”》的文章,对当下“网络暴力猛于虎”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看后笔者也想说几句。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对国民特别是年轻人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是一面旗,其导向功能对社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的确,一些新闻标题“戾气十足”,特别是一些地方贴吧,其中的攻击帖、骂人帖堪比泼妇骂街,看后不由心生怒气,一些回帖者不问青红皂白,什么话难听骂什么,什么词伤人用什么,看起来就像街头无赖闹事一般,让人目不能视、耳不能闻。

   什么是戾气?百度一下,原来中医学中有戾气一说,是和正气、邪气相对应的,是病因学名词。当然,我们常提到的戾气,是一种残忍、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比如动不动破口大骂,撒泼耍赖;或对一些小的坏事偏向于非常严厉处罚等等。戾气可引起相应的疾患,对人的身体十分不利。网络上形成的这种风气,被冠以“戾气”一词,足见标题党、网络暴力等非正常网络现象,已经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标题党是“网络戾气”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打开一些网站页面,到处是骇人听闻的标题,特别是一些编辑热衷于黄赌毒、领导干部、公务员等容易炒作的关键词。例如这些天正被热炒的“湖南桃源公务员6岁入党”的新闻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新闻价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工作人员填错了,只能证明当事人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为什么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新闻从业人员都应该有一双“新闻眼”,什么是好新闻、什么是坏新闻,应该有最起码的判断,对于类似的新闻,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出了问题。

    管理学上有个定律叫“破窗理论”: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这个理论也说明一个道理:环境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网络戾气”的扩大化,让人看到了一副不愿看到的场景:各路网民拿着“锤子”,纷纷砸向网络“窗户”,最终导致整个网络、整个社会到处充斥“暴力”,人人带伤、人人自危、人人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哪天网络暴力会伤及自己。这样的场景,是网民不希望看到的。

    窗户破了,可以更换新的玻璃;人心散了,再聚起来难上加难。

    “网络戾气”,不单拷问着网络编辑的职业素养,也在拷问每个网民的道德素养。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发泄的渠道有很多,不必选择“自己得病、别人吃药”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式。

    点击量上去了,职业素养下来了,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网民越来越多了,网络“窗户”越破了,这更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人心的浮躁,需要放弃、坦然、安静来体会发生在身边的感动,而不是在网络上宣扬暴力。

    抵制“网络戾气”,从你我做起。

【责任编辑:霍骋远】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