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争金”和“全民体育”并不对立

    □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金牌是个好东西,国家、民众、商人的看法都大同小异,强调“全民健身”、“重在参与”一点也不错,但将这些和“更快、更高、更强”对立起来则并无太多道理。

    伦敦奥运如火如荼,“唯金牌论”、“锦标主义”也成了国人热议的话题,且围绕此话题的讨论大有两极分化之势。有人认为,既然奥运是比赛,争锦标、夺金牌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为夺取金牌可以不惜代价和手段;也有人觉得,奥运理应重在参与,金牌和锦标并非体育竞技的全部范畴,理应将关注和投入的重点放到全民健身、提高国民总体身体素质方面,不应只盯住金牌、冠军,更不该忽略了其他同场拼搏、却功亏一篑的参赛选手,一些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朋友还举出外国的例子,认为“人家就不整天盯着金牌”。

    其实金牌本是个好东西,奥运的精神可不仅仅是“重在参与”,而更强调“更快、更高、更强”,不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只要有希望在奥运争金夺牌,他们是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曾有统计称,自1988至2000年共5届奥运,东道主都占尽便宜,以至于它们在参加下一届奥运时,金牌总数平均比“主场”低了32.8%。而高盛对1972-2008年夏奥会东道主金牌榜所作统计更表明,这些国家当东道主时赢得的奖牌数,比不当东道主时多出54%。倘非在意金牌,何至于此。

    尽管现代奥运最初的宗旨,是“业余运动员的竞技盛会”,但近年来早已变得越来越名不副实,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冠军、金牌的广告效益和赞助价值,远比亚军、银牌高出几个数量级。近几十年来的奥运赛场,是“胜者为王”的赛场,那些热门项目的冠军身价百倍,迅速致富(刚退役的菲尔普斯据《福布斯》杂志推测,身家至少有4000万美元),即便冷门项目的金牌也价值连城,而只获得银牌、铜牌,或连这些都无法获得的选手,则不得不为自己的后半生重新奋斗一回。当代社会崇尚个人价值,鼓励成功者,商业资本更具有逐利的天然本性,推崇冠军、金牌,将他们塑造成英雄、偶像,这是顺理成章、无可厚非的。即便偶或营造几个“悲情英雄”,也仍然是这种“赢家通吃”体系的补充和陪衬。当人们读到诸如《卡尔·刘易斯——— 一个美国英雄的故事》,看到《烈火战车》这样的影片,并为其中情节所感动时,你会真的相信,金牌对这些选手,以及这些选手的同胞并不重要?

    即便在西方国家里,官方为鼓励运动员争金夺银,拿出一些补贴、奖励,并对冷门项目给予某些关照,也并非罕见的事。如法国就为本届奥运金、银、铜牌得主分别设立5万、2万和1万欧元奖金,法国“有问必答网”计算后表示,法国纳税人预计将为法国代表队的奥运之行花费11344946欧元。而英国则更为在家门口有所表现,自2006年起借助1997年成立的专门团队“英国体育”,发放“伦敦奥运周期资助”3.12亿英镑,该团队CEO利兹·尼克尔坦言,英国“不仅仅要参与,关键是要赢”,这个团队当初的成立,正是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英国仅获一枚金牌刺激所致。由此可见,将奥运夺金当作荣耀,将金牌榜“寒酸”当作羞辱的,也并非绝无仅有。

    由此可见,金牌是个好东西,国家、民众、商人的看法都大同小异,强调“全民健身”、“重在参与”一点也不错,但将这些和“更快、更高、更强”对立起来则并无太多道理——— 的确,不论过去或现在,都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奥运会上夺金牌如探囊取物,全民体育却乏善可陈,这种状况当然应该扭转,但这并不意味着“奥运争金”和“全民体育”是对立关系,更不意味着在这些国家里,投入到奥运周期的钱变少了,投入到群众体育的钱便会自然多起来。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