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立:千亿元穿越回“汴京”不是正道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七朝古都开封拥有引以为豪的、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宋代文化资源,也拥有羞于提起、与历史声名极不相称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开封决定来一场豪赌。(8月12日 《信息时报》)

    继承了千年文化古城,却受困于经济发展滞后的残酷现实,一心想发展经济的开封,计划把开封古城打造成为实景人文旅游胜地,重现北宋“汴京”时期盛景。然而这样的宏图伟业却以举债1000亿元投入为开端,8万居民迁出为代价,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这样的道路是不是正道?

    城市建设有城市建设的规律、城市发展也有城市发展的规律。在古城重建中,大拆大建往往断了文化脉络的通道,失去对城市文化内核的把握。开封作为9位皇帝建都的城市,每一座古建筑都连接着历史的血脉。如果大拆大建,新“古城”即便是建起来了,也往往是披着“古城”外衣的赝品,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古董”。据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近30年来,我国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这些数据足以告诫人们,企图重建座古城,是一个多么荒谬的决定。

    再来看看穿越回“汴京”的代价有多大吧!一方面是举债1000亿元用来拆迁,这对于年财政收入只有不到50亿元的开封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这还不是工程总造价,后续支出将真正成为开封搏金路上的不可承受之重。另一方面,拆迁要使8万余城市居民搬迁到城外。最终的目的是将古城改造成为一个古色古香的、以宋文化为主题的人文休闲旅游城市。但是,城市向来因人而存在的。城市是人与城的结合,是市民生活与城的结合。而迁出了众多居民而空留表演的城市,岂不变成了一个徒有空壳的剧场,岂不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穿越“汴京”剧目了吗?

    经济要发展,文化要传承,特别是像开封这样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来说,如若从开发和传承文化中汲取发展经济的资本,更应该在保护古城上做文章。这一点,无论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以其倾斜之美享誉世界,还是古雅典奥林匹克竞技场的残垣断壁但仍然吸引无数世人进行观瞻,都说明了城市的不可复制性。与其投入千亿再造“伪古董”,建造“新汴京”,来个不甚严肃的穿越,不如让古城、古建筑、古街区在科学修缮中修旧如旧,强筋健体,让古城沿着历史发展的正道留存下来,也通过让游人在领略古城时代沧桑的游览中赚取经济发展的资本。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