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塌了,政府责任不能“侧滑”

    桥梁垮塌这么简单而明确的事情,竟然难以出现在当地的官方声明之中。这到底是为什么?

    24日,哈尔滨发生一起桥梁垮塌事故。昨日,哈尔滨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

    针对“哈尔滨市建委有人说大桥建设指挥部解散”等说法,哈尔滨市政府称“此事不存在”。市建委已经按照事故处理的有关程序,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资料提交事故调查组。发布会也对发生事故的“三环路群力高架桥工程”和阳明滩大桥工程做了切割。会上,哈尔滨方面仍将这一事故称为“三环路群力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分离式匝道侧滑”。

    “侧滑”一词随着哈尔滨塌桥事故,而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当然,描述一起事故用词需要严谨、客观,但是,公众却不太理解,桥梁垮塌这么简单而明确的事情,竟然难以出现在当地的官方声明之中和当地媒体之上。这到底是为什么?

    哈尔滨方面用词的“讲究”,在民众看来,或许体现出的责任感,有些不强,大家就会担心地方政府的责任也跟着一起发生“侧滑”。

    显然,桥梁坍塌事故之所以发生,有多种原因,其中当然可能因超载所致,可是,在事故调查报告出来之前,也不能排除是否存在桥梁设计、建设等等方面的原因。事故发生后,哈尔滨方面,一直在强调涉事车辆超载了多少、多少,可是,对桥梁本身的问题,讳莫如深。

    事故调查报告固然不会很快出炉,因而,在正式结论出来之前,官方不应放过一切可能。即便,当地一时之间不能下结论,也应该、也可以向公众这样说——“不排除桥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已经启动程序调查,如果,真有问题,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果,当地政府这么说,不会存在任何事实层面的问题,而公众也会看到,政府没有逃避责任。

    事实上,多年来一些地方的桥梁垮塌事故,均存在设计、质量问题。舆论第一时间对此进行质疑,也并非没有事实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现场拍摄照片放大,看到在已经垮塌的梁箱体上,建造的材料比较丰富,其混凝土里含有鹅卵石、木头等混合物,一条编织袋还若隐若现地被凝固在梁箱体里。显然,媒体的报道,都是当地进行事故调查、责任追溯的重要线索。

    哈尔滨桥梁垮塌事故发生后,当然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应对、救援,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也应该第一时间让公众看到,突发事件中政府的责任感。

    在公众看来,咬文嚼字就有可能是在“文过饰非”。桥梁垮塌了,需要政府积极应对,依法进行调查,也需要坦诚面对公众,和自己可能存在的工作失误。这样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公众才会有信心,看到桥梁垮塌事故的真相。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