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让国人免除大病的恐惧

    《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8月30日公布。意见指出,在参保(合)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保障水平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

    大病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尽管随着新医改进程加速,近年来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已经初步搭建并覆盖城乡,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百姓看得起病却看不起大病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大病救济基本靠非制度性的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撑,并持续成为社会焦点话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和风险难以排除。新的大病保障制度,是基于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民生的思路,把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通过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对接,由政府、个人和保险机构共同分担大病风险。这一思路,既与目前的政府财力和百姓消费能力相适应,又能使全民医保水平再上台阶,为国人免除大病的恐惧带来了希望。

    让这种希望转化为现实,还需要更多努力。良政的实施,既需要顶层设计的推动,还需要切合现实的实施步骤。现实是,相对优质的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大病医疗更具专业性,因此在资源分配上,地区差别更加显著。目前,城乡居民病保仍然建立在户籍管理体系基础上,在异地支付仍然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异地看大病能否获得属地医保的及时给付,还是一个挑战。

    此外,在医保与市场机制对接过程中,医保的公共属性与保险机构的商业属性也存在能否兼容的问题。如果保险机构只注重市场拓展而忽视及时给付,大病保障就可能大打折扣。

    大病保障指导性意见确立的是方向,如何走出一条适合目前的社会保障能力又行之有效的路径,还需要更多积极探索。比如,如何建立完整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医保和新农合的全国流转,避免异地看病造成的政策失效;对于参与大病保障的商业保险机构,如何进行资质评定并建立监管机制;对大病患者的补贴方式,通过什么样的制度实现并确保及时性;商业保险机构如何进行真实鉴别又不致损害医保公共性,给大病参保者设置不利条款。

    所有这些大病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都有待各地通过多样性的实践,在积累足够经验后完善消除。

    成熟的社会,一定是行政资源对于民生保障慷慨,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健全的社会。大病保障,是推动这样的社会成型的重要途径。这项普惠的改革,需要我们一起推动。(徐立凡)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