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怎能以“礼”量“情”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是全国人民为了对一年来奉献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表示敬意的节日。然而如今,最为关注这个节日的人群已经由学生变成了家长,“如何给老师送礼”成为了家长们苦思的难题,这种改变无疑使教师节变了味道。

    在教师节里学生给老师送点薄礼是值得提倡的,像一本书、一束花、一张贺卡或是一条祝福短信,小小的礼物在这一天可以传达出百倍的敬意。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利用教师节送礼之便,将“薄礼”变为“厚礼”,把“心意”变为“利益”,使得原本充满温暖和爱意的教师节被金钱的铜臭味熏得面目全非。

    家长向老师送礼无非是为了孩子,其原因大多为两种,一种是为了能换得老师日后对孩子的“关照”,进而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另一种是看到其他家长都送礼,生怕自己不送礼老师就会对自家孩子“穿小鞋”。在早些年,家长们为难的只是“要不要送礼”,而近年来送礼已形成攀比之势,大多家长们已经将焦点转为了“送多少为好”。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无论家长送礼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在如今教师节送礼之风盛行的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部分收礼教师也应为此负主要责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一位优秀的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素养去引导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老师们在面对教师节丰厚的大礼时,应坚守教师的原则,拒收“超额礼品”,拒绝“人情礼券”,不要让歪风邪气玷污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当前,大部分家长“送不成礼就办不成事”的观念和一些老师对送礼采取不抵制的态度,使教师节这个节日与其初衷渐行渐远,这不仅扭曲了我国自古以来尊师重道的优良教育传统,更使得如今的教师形象在社会评论中大大打了折扣。希望那些面对“大礼”诱惑的老师,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对学生、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以教育界中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守住教师的道德底线,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还教师节一片清澈透明的天空。(王春晓)

【责任编辑:赵耀光】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