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照”敲诈官员为何成生意?

    利用合成艳照敲诈涉嫌犯罪,当然应当打击、抑制。但当利用合成艳照敲诈官员竟然成为一地流行的生意,当从事该行业竟然存在师徒相授,我们已经很难说这仅是偶发、灵感一闪式的犯罪行为。

    又一起利用合成艳照敲诈官员事件。湖南人朱某等十多人通过网络搜索黑龙江省企业老总、国家公务人员、学校领导等个人信息,通过PS合成色情照片进行敲诈并获利。诈骗团伙一共开设5000多张信用卡,寄出1000多张“领导艳照”勒索钱款,在该省已经核实的104名受害人中,报案的不足一成,绝大多数被害人以各种理由推托不愿作证。(9月12日《黑龙江晨报》)

    说实话,官员被合成艳照敲诈,所谓的报案率偏低,对公众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这则消息之所以能再次成为新闻,显然更是源于报道中另外几个“非同寻常”的细节:在朱某的家乡双峰县,利用合成艳照敲诈官员已成为一门流行的生意,朱某在敲诈之前,也曾以4000元的价格专门向一名精于此道的老乡“学艺”。本来乏善可陈的敲诈事件,至此“亮点”迭出。

    利用合成艳照敲诈涉嫌犯罪,当然应当打击、抑制。但亮点迭出的艳照敲诈案也值得好好剖析。当利用合成艳照敲诈官员竟然成为一地流行的生意,当从事该行业竟然存在师徒相授,我们已经很难说这仅是偶发、灵感一闪式的犯罪行为。

    网友所说的某些官员不洁身自好当然位居其列,但艳照敲诈之所以成为生意,被敲诈者几乎都不敢报案,本质上更是源于害怕直面舆论的心理。

    很容易让人想到的是:虽是PS成的艳照,但终究会有与真实不符之处,官员们并非不知。他们不愿意报案,甚至嫌疑人被抓之后,他们也不愿意公开出来指证,是否是因为担心此事被外界知晓。

    这其实是一种更容易揣摩的“共同心理”:伴随着现实中某些官员公共形象的日益降低,民众对官员的道德期许值也在降低,较之种种艳照,一旦其出现在舆论之中,不少人会宁可信其有。

    而在微博时代,此种暧昧的艳照事件又很容易衍生出涟漪效应,在网友的鼠标与人肉搜索下,官员们会有更多的疑似不正当行为被曝出。关于此种现象,当下正此起彼伏的“表哥”“表弟”事件即为有力佐证,这也是多数官员极力与艳照撇清关系的所由何来。

    对合成艳照宁愿被敲诈,也不愿表达出“受害者形象”,这是怎样的不足为外人道?其中况味大概只有当事者能知晓。但谁又能说它不是来自反观现实?

    正是因为官员的公共信息不被公开,加上公众对权力的制约常常有心乏力,官员信息神秘化之下,自然就易衍生公众的“过度解读”。

    或许正是因为揣测到官员们的“共同心理”,兼之少数官员自身的不干净,利用合成艳照敲诈才因此成为一门生意,这是必须被厘清的事实。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官员的透明度不够,继续下去,那么“艳照敲诈”事件也不易绝迹。(王聃)

【责任编辑:赵耀光】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