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修改"铁路站名"不如改善"一票难求"

    日前,铁道部下发通知,为规范铁路车站站名的英文译法,铁路车站站名的英文拼写统一采用汉语拼音,“东南西北”方位词作为车站站名的固有部分,不按英文音译。涉及“地名+方向”的站名,方位词统一采用汉语拼音。(9月18日《新京报》)

    这些年,将英文翻译成“汉语拼音”的例子越来越多,北京从“Peking”变成“Beijing”;中央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将“民族”英译为“minzu”……现实案例之中,常伴有“民族信心”的解读。在这般逻辑之下,“中国元素”在英文中的体现,就是中国崛起与强大的写照,且不管这种“体现”是我们自己发明的还是人家认可的,这的确有些自欺欺人了。

    在我看来,越是在乎什么,就越是缺乏什么。我们对“英译”耿耿于怀,想方设法也要改成“音译”,其实正是我们文化缺乏自信的体现。当文化不自信,只好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我。而铁道部的“如此通知”,显然难以与“民族自信”挂钩。相反,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更让我看到铁道部此次“为规范而规范”所衍生的诸多“后遗症”——浪费不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更改车站站名和其他与之相关的设施。

    这又是“白花花的银子”的浪费,作为纳税人,作为普通民众,的确深感痛心。虽然,铁道部不是政府部门,但其是垄断性国企,其属性决定了其依然是“全民所有”,那在其颁布相关决策时,最起码的征求民意环节,的确不该缺失。“英译改音译”,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除却铁路车站站牌要更换外,火车票、LED显示屏、语音播报等众多环节,都需要“统一更改”,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这般叙事”。故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征求民意的确说不过去。

    对公众而言,其对铁道部最大的期盼与希冀,显然与“英译成音译”无关,公众不关心站名,只要能看得懂就行,公众最为关注的,显然是每年春节时的“一票难求”问题,而这,也是多年来遗留下来的“顽疾”。这般氛围之下,公众便不得不发问:有更改站名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何不用在改善“一票难求”的境况上呢?虽然,更改站名与一票难求是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但都需要“资金投入”,既然需要资金投入,那自然就需分出个“主次”。

    而对“修改站名”与改善“一票难求”而言,谁主谁次似乎是无需发问的常识。改善“一票难求” 远比“修改站名”更为紧迫、更为实用。故而,对铁道部而言,其的确需要算好经济账,因为其是垄断性国企,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必然很重,那么将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则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要做到这,那算好“刀刃经济账”就该提上议程。如何算好、怎样算好这本账,的确考验着铁道部门的智慧与能力。

【责任编辑:霍骋远】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