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九旬翁6年没吃肉”凸显农村养老困局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养儿防老”正在逐步走向解体。这一特点,由于城乡差距和大批青年外出打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复杂。谁也无法预知自己老了会怎样,很多时候只能靠运气。陕西省太白县王家堎镇89岁的杨德清夫妇,每月能拿到80元养老金,再加上100元低保,每月有360元收入。每天盘算养老金快点到账,老两口6年没吃肉了。(9月23日《华商报》)

    有人或许会认为杨德清夫妇所称“6年没吃肉了”有几分夸张,这些老人们每天在暮云四合的村口苦苦守望着儿孙们归来,在午夜梦回的呓语中念叨着孩子们的名字。然而孩子们还得去外地奔波打工,挣钱养他们的家。即便每年能回乡吃一顿团年饭,也渐次成来一种奢侈,一份期盼。所以,九旬翁6年不闻肉味,这看似极端个案,甚至不可理喻,实则反映出当前我们养老问题的渐次显现。老人期待的不仅仅是一盘可口的肉丸,而是孩子孝顺的目光和社会的关爱机制。寂寞和无奈同简陋屋前的杂草一道疯狂滋长。

    孩子是膝前的融融天伦,当天伦被空间阻隔,老人无法够及时,老人焦渴的眼里便只剩下孤独回忆。此时,老人最需要的是子女的呵护与问候之声。当前,我国空巢老人的问题已日益显现,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这种现象还在不断加剧。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在一天天变老,当孩子回家的身影日渐被“为生计、工作忙”所驱逐时,那些出行不便的老人便只能成为孤单的化身。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67亿老年人,其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大约3000万以上的老人需要不同程度的家庭护理。

    毋庸讳言,由于我国一些民生政策的前瞻性与公平性缺失,导致我国老龄化社会,较之于发达国家来说,具有老化速度快、老龄人口规模大、孤独老人增多等明显特点。而且农村老人关怀问题,较之城镇,潜伏着更大的隐患与危机。甚至尚未进行制度反思的案头,未真正得到制度的足够警惕。一般而言,发达国家是在实现了经济起飞和工业化完成、城市化率较高之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时西方国家已开始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而我国是在低收入水平、低城市化率的情形下被动而无奈地被强行拽进老龄化社会,不管我们是否做好这方面的精神与物质准备。

    要化解总抚养比过高的这道社会难题,首先就得正视我国当前的照护老人制度存在的制度性问题。我国的社保制度安排需要与“未富先老”的国情相匹配。要按着“包里有货”去制度运行,而非打肿脸充胖子,片面增长社保资源,因为这对经济增长构成一种拖后腿的力量。在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快速变迁、传统家庭照护老人保障功能萎缩、政府财政支付养老金压力加大的情形下,推进社会化养老共建保障模式应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优化模式。这样方能形成一种养老多元支撑的良性的社保服务体系,它更是化解“九旬翁6年没吃肉”这样民生困境的制度源泉。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