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坡:一些景区逆势涨价底气何在?

    “双节”长假前,发改委公布了80家景点降价的消息,给了游客一个惊喜。虽然有网友查出这些景点多属冷门,甚至有的原本就是免费的,但人们还是看到了政府治理乱涨价、让景区回归公益的决心。然而就在人们等待第二批降价景区名单公布之际,一盆冷水突然泼来——峨眉山等二十家景区门票价格逆势上涨,涨幅达20%-60%。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也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冷门景区可以把降价当促销,既完成了上级任务,还可能“薄利多销”把降的价赚回来。而知名景区则是刚需,远道而来的游客多半不会因为门票上涨而打道回府,该参观的还得参观。

    道理虽简单,但人们的纳闷和不满在于,在发改委已经定下降价基调的情况下,峨眉山等景区为何敢“顶风作案”?

    明眼人很快指出,景区涨价的背后,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在我国,公共旅游资源虽是国家的,实际操作却是各级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代行国家所有权,景区的收益与地方财政收入直接相关。尤其在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地方财政甚至倚重热门景区的门票收入。在这样的体制下,地方政府首先考虑的当然是自己的利益,这就导致了屡遭诟病的门票经济。

    每次有景区要调高门票价格,几乎都会声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景区。其实,门票收入的资金,并未完全用于景区的管理和维护,除了被地方政府分了一杯羹,还有一部分则纳入了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的经营收入。如黄山、峨眉山门票收入的50%,就被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收入。

    在“涨声”里,我们看到了中央决策与地方利益的冲突。门票降低是惠民的好事,地方政府却不会情愿吃亏。其实,风景名胜和世界遗产,是一种稀缺的公共资源,不是某个单位或地方的专有财产,其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和全体国民,地方仅是在代表国家行使景区管理权。如果涨价的背后,正如媒体曾经曝光的“张家界武陵源门票108元,用于资源保护仅8元”那样,景区门票就应降到合理水平。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