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观点3】郭红玲:切莫让“莫言”“铜臭缠身”

    自2012年10月14日莫言喜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当地计划投资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作为莫言老家所在辖区的管委会主任,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说要投入千万元资金,种植万亩红高粱, “赔本也要种”。 他说自己丝毫不会犹豫,当然,这一系列设想,都与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有关。(新京报10月16日报道)

    莫言因为“诺奖”而一夜成名,他的书、杂志,也从无人问津到抢购一空,他的家乡——高密,也想借着“名人”的东风“火”一把,才有了新闻所说的投资千万种植万亩红高梁,建立所谓的啥“红高梁文化”。

    对于莫言获奖,大多数都从心底有一种喜悦与骄傲,必竟,是这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不可否认,莫言获奖在传播与弘扬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我们适度地宣传都是为了能让中国文化走得更远,是值得提倡的。只是,象他们家乡人一样,非要过度地消费“莫言”,把它的“油水”炸干才算甘心么?

    莫言,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作家。几十年的默默无闻地文学创作,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他辛苦努力的成果,我们在恭喜他获奖的同时,也在期待他有更好的作品问世。而今,他却整天被记者、乡亲们天天“围攻”采访、签名,让他如何静下心来搞创作?

    其次,一个国家与地方,文化素质的培养与传承,绝不会因为出一个诺贝尔奖、建一个文化区域就可以轻易完成的,它是整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滋养,是当地人们根植于人们内心的文化修养的提高与文化自觉的形成。当然,它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与缔造。

    再次,莫言家乡这样过度地”消费”莫言,建立所谓的“莫言文化体验区”, 什么万亩红高梁,无非是让“莫言”这个名字沾染上过多的“铜臭”而已。当文学圣地与文学创作,过多的与金钱与经济效益挂上钩,那么,离他的穷途末路也就不远了。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