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曹 林:改革须只争朝夕,从没有垃圾时间

    近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一次让舆论看到了中央政府在推进限权改革上的决心和魄力。不仅取消了很多行政审批项目,更具突破性的是,为了防止行政权的扩张和新审批的滋长,一刀切地规定了“两个凡是”: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这样的改革是大刀阔斧的,如能落到实处,等于在“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关键改革上迈进了实质性一步。一直以来,这届政府和高层都在竭力推进各项改革,就看近段时间的作为,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捍卫限购政策和挤压楼市泡沫,一次次地遏制地方放松调控的冲动;冲破地方的软硬阻挠,推进高速公路的假期免费制度,将被收费站绑架的高速还路于民;加大保障房建设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减税让利,敦促地方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和财产公示……

    中国的改革,就需要这样的只争朝夕。不改革,日新月异的世界不会停下脚步等待中国;不改革,既得利益集团不会主动让出利益;不改革,许多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会不断激发,累积的戾气和怨气在突破临界点后会有一天突然不可收拾,爆发社会危机;不改革,一直潜伏在中国社会中的文革余孽也会兴风作浪,使中国朝着相反的方向走,社会发生倒退。稳定是人心所向,但稳定不是“维持现状”,而应该是在改革中追求动态的稳定。

    相比中央政府只争朝夕的改革态度和行动,某些地方政府显然非常消极,甚至因为换届的因素,而过早地使自己的任期进入了“垃圾时间”。在美国NBA的比赛中,双方分差悬殊,落后方已经不可能将比分追赶上来,这时可能会把主力换下来,双方用替补队员把比赛打完,这段时间称为垃圾时间。官员是有任期的,政府是按“届”计算,所以,一届地方政府一个任期正如一场有时间限制的体育比赛,很多地方官员也有强烈的“垃圾时间”意识,在不同的时间段上有不同的表现,最后时段常被认为是仕途前行中的垃圾时间——不去积极争取,而是消极保守地维持现状,观望,维持,不作为,等着换届后再做事,等着任期一结束顺利地走上一个心仪的官位。

    如果真想为老百姓做点事情,真想在任期内在推进改革上有所作为,是不会有垃圾时间的,只会争分夺秒地用手中的权力为公众谋福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甚至越到最后越会珍惜手中的权力,做点儿实实在在的事。可有些地方的官员早没了这种“为民”意识,而是一切以有利于自己升官发财为中心。有利则争,无利则推,民利则夺,对自己升迁有利,就以“谁影响嘉和一阵子,就影响谁一辈子”的蛮霸作风去拼命推行,当到了一个微妙时段之时,就会以“我走后,哪怕洪水滔天”的自私心态去敷衍。改革还是不改革,怎么改革,一切围绕是否有利于“个人仕途”。

    这导致了某些官员“为官一任”的行为周期律。刚上任时,为了向上级证明,总会折腾出一些动静来,都会喊出一些诸如“几年大变样”、“建设新某某”之类的宏大口号,大拆大建,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多出在任期前一两年。然后在任中,地卖得差不多了,财政也透支得差不多了,拆迁也制造了很多矛盾,为了吸引眼球和转移视线,会在推进改革上做一些姿态,赢得一些掌声。任期的后期,基本上就进入改革的垃圾时间了,改革要触碰利益,他们不愿得罪人;改革有可能形成公共事件,引起争议,隐藏着变数和风险,他们担心这种争议影响自己仕途;而且,那个时间某些一心想着“往上走”的官员开始跑官要官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改革。

    他们只想着维持现状,觉得“不出事就是好事”,认为“不引起关注就是成功”,问题再多、矛盾再突出也都是下一任的事情了。很多地方所以多年来一直难以脱贫,难以获得发展,就跟这种周期律下的乱折腾有关。为官一任,仅仅只是向上走的一个跳板。

    改革在某些地方进入“垃圾时间”,有很多看得见的表现。

    比如,这两年“官员怒斥”的新闻少了。前几年,经常看到一把手怒斥一些老大难问题,怒斥官员开会时睡觉,怒斥拖欠农民工血汗钱,怒斥败家子工程,可现在很少了。当然,问题不是靠一把手官员“怒斥”可以解决的,但怒斥起码表现了一种想改变现状和励精图治的血性和冲动。

    还有,这两年关于“个性官员”的报道少了。以前,地方上还经常露出几个很有个性的官员,个性表现在敢言敢作为敢负责任,敢于触碰既得利益,敢于向官场潜规则开刀。这样的官员可以数出一大串,潘岳、仇和、李金华、张保庆、吕日周等等。当然,改革不能寄望于个性,但这些个性官员还是让公众看到了体制内改革的动力。可这两年媒体视野中似乎很少见到个性官员了,仇和升官了,李金华退休了,潘岳很少说话了。这见证了一些地方和领域在改革上趋向保守。

    更清晰地看到的是,某些地方的改革近乎停滞了,比如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前几年不少地方都积极试点,也迈出了不小的步伐,可前段时间媒体追访时发现,很多地方的官员财产公开试点都是昙花一现人走政息,新疆阿勒泰、四川高县、浙江慈溪都曾在财产公示上迈出过实质性的一步,掀起很大的舆论波澜,可一时热闹后很快陷入停滞,新疆阿勒泰从公示变为“只有申报,没有公示”,某些地方纪委称“早就不搞了”。

    改变某些地方官员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垃圾时间”意识,让他们珍惜在任的每分每秒,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打破官员在任期下的行为周期律,是一个亟需破题的大问题。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