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侯金亮:29名硕士争聘环卫工彰显“编制诱惑”

    日前,哈尔滨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环卫系统员工报名工作顺利结束。457个招聘岗位引来11539个报名者,其中有29名硕士研究生。(10月23日《黑龙江日报》)

    有句话说得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看到硕士争聘环卫工,很多人喊出了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的论断,认为这是一种学历贬值、人才浪费、大材小用。可那些硕士们不以为然,他们看到的是金光闪闪的编制以及进入体制内的光辉未来。

    其实,硕士城管、硕士殡葬工乃至博士讲解员都早不稀奇,学历正沦为通向体制内的“门票”。他们的选择都指向了体制内的优越,学士、硕士、博士拼命“抢编制”,为的就是进入体制,分享体制内的优势资源,尤其在编制日益稀缺的语境下,有编制的工作岗位自然会大受追捧。

    只要有编制,至于干什么似乎变得不重要。这源于体制内有种种好处,可以享受公务员待遇,享受公共医疗和公共福利,甚至有些单位还有集资房或福利房,稳定、高福利、有保障、有安全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入体制意味着捧上了“金饭碗”。

    这金灿灿的诱惑,让高学历人才趋之若鹜,以致招聘单位“每天都接到近千个咨询电话”、“点击率过高导致报名网站网页打不开”……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一旦进去就可以回避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减少焦虑感。

    体制内的人不仅是中国“最稳定的群体”,也被认为是“最幸福的群体”,《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南方周末》曾在头版刊文《年轻人,到“体制内”去》,对北大、清华、人大等知名高校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样本,发现近九成的学生都报考了“国考”。

    青年学子们倾向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比例逐年攀升,向体制内“回流”的趋势明显。这些名校毕业的高学历学子往往是凭借学历优势挤进体制内。在教育工具化的现实下,毕业后能够拿到编制,进入体制内,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种成功。

    趁着年轻,到体制内与体制一起慢慢变老,是众多年轻人的终极梦想。针对年轻人争相进入体制,有评论指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当下社会资源过度集中于权力部门,导致大多数人只能依附于权力的周边求生存。”由于太多资源集中在体制内,让其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二十多岁的高学历、高知识群体,正处于青春年华,本该充满理想,积极开拓,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些年轻人正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不遗余力地往体制内钻,以求成为体制内的受益者。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他们保守求稳的心态,对未来缺乏信心,不愿专心踏实发展实业、勤奋创业。

    这不能说是个好现象,社会发展需要敢拼敢闯的年轻人才,若他们大部分都奔向体制,寻求体制的庇护与利益,会导致其他行业人才不足,消解社会发展动力,因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年轻人才的支撑。综上可见,硕士争聘环卫工折射出的忧虑不能忽略。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