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黄齐超:从"大便弟"看父母言行对学校教育的反作用力

    昨日一条关于“地铁三号线惊现‘大便弟’”的消息在微博上疯传,引起大规模议论。许多网友指责家长和小孩缺乏公德,也有网友认为人有三急,不能简单指责,事件也反映了地铁“如厕难”的问题。广州地铁公司有关负责人称,目前已有16个车站内部、80个车站附近设有卫生间。老人、小孩、孕妇等有急需的朋友可第一时间联系工作人员协助解决。(11月13日《南方日报》)

    “大便弟”被微博和媒体卷入公众的视野,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关于“文明素质和社会公德”的大讨论。当众大便,的确是不雅的举动,也是不道德的行为,更何况,这是地铁车厢。更令人感慨的是,家长非但满怀歉意地清处粪便,反而是相当的淡定与从容,最后选择漠然地离开,留下一大坨粪便和一车厢惊愕的乘客。

    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并不鲜见,为何诸多网友对这个孩子耿耿于怀呢?笔者认为,那些随地大小便的,几乎都是学龄前的孩子,多半还是婴儿。再说,人有三急,孩子急起来,家长也无可奈何。而这一次,我们可以从新闻图片上清晰地看到,这个“大便弟”年龄并不算太小,大概有十来岁,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上的差距,让我们有了气愤的底气。

    当然,我们一味地指责“大便弟”,也不尽客观,毕竟,当时的具体情境我们还不太明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家长的暧昧甚至是支持,怂恿孩子的丑态毕现。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一件更值得探讨的事了。所以,父母更应当反思自己对这件事造成的影响。

    教育上,我们一直强调“2>5”的教育原则。就是说,在学校受到的5天养成教育,抵不上父母在家2天的负面的言传身教。因此,我们一直强调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但有些父母的言传身教,无疑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反作用力。学校一直要求学生讲文明,遵守公共道德,肯定也学生反对当众大便这样的丑行。可是,一旦孩子有了“便意”,父母就无所谓地让孩子就地解决,而不去想其他办法,甚至在事后也不采取处理措施,那么,孩子受学校的教育形成的文明素养,顷刻间便土崩瓦解。

    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可是,有些家长就是不在意自己的言行,“大便弟”的出现,我们不能仅仅反思公民社会公德的低下和文明素养的缺失,还应考虑,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