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侯金亮:是什么熄灭了农民工子女的理想

    为免200多名孩子失学,燕兆时辞去航天工程师之职,成了一所濒临解散的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他问五年级的孩子长大后的理想,他们的回答是“啤酒推销员”、“保镖”和“清洁工”。燕兆时说,他们和城市的孩子原本没有不同,但是由于环境的问题,他们不敢想。(11月19日《京华时报》)

    毋庸置疑,清洁工、推销员等这些职业,是社会所需要的,选择这类职业,本无可厚非。但,这些孩子朴实回答让我们感到心酸。问及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时,他们回答是“科学家、艺术家、舞蹈家”,五年级的孩子只是大了几岁,懂事了一些,竟早早地屈从于现实,折断了梦想的翅膀。

    尽管他们处在一个可以畅想未来,自由憧憬的年龄,逼仄的现实仍无形中给他们设定了一个框架,使他们保守、封闭,失去了对未来的想象。小学生的梦想往往源于父母的期望和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弱势群体子女过早地熄灭了梦想,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这个打工子弟的学校,差点解散,若不是燕兆时的及时挽救,可能只有解散的命运了。他们生活在仓库改成的教室里,地点简陋,随时可能更换;老师也是义务的,不固定。向他们的父母一样,处于一种不稳定中,甚或学习的机会都难保障。

    全学校360名学生中,有60名交不起学费,而在物价高涨的时下,学费、书本费、伙食费加起来只不过850元,其中所揭示出的是弱势群体不容乐观的生存境遇。据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全国小学生辍学率逐年回升,辍学主体已经迁移到小学一二年级”。辍学主体的变化折射出,愈来愈多的弱势群体放弃了,希冀子女借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

    户籍鸿沟、教育体制不公、上升通道的阻塞等,磨损着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信心,缺少对未来生活的安全感。读书的投入产出比不尽如人意,被一些农民工父母认为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囿于对生活现实的体察,他们倾向于接受命运魔咒难以打破。

    曾有媒体报道,有些农民工将子女送到打工子弟学校,仅为暂时托管,以方便自己打工。弱势群体的种种生存境遇,诠释了缘何打工子弟学校只能重复制造“农二代”。读书的地方都不能保障,不算高的学费成为一种负担,这些足以将他们从想象的欲望中逼退,蜷缩在一个安分的洼地里,丧失了想象的勇气。

    农民工本身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决定着着子女的理想,乃至未来。但这种职业的代际传递,不是一个好兆头,是催生社会阶层固化、僵化、板结化的诱因,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燕兆时说,“我要让他们相信,他们都是小天鹅!”唤醒他们的天鹅梦想,或许不难。但最重要的是,重塑公平正义,疏浚社会上升渠道,改善底层弱势群体的生存生态,让他们看到希望,敢于去突破,看到个体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唯此,才能打碎命运的枷锁,给这些孩子们接上断掉的理想,自由飞翔。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