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朱永华:惟愿雾霾刺痛“一生一世”

    连续3天空气质量六级污染,北京由此发布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截至13日零时,全国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一位朋友对媒体记者抱怨,“我们都快成‘人肉吸尘器’了”,根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预报,西南地区、东南地区污染较重将采取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这是北京首次实施“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1月14日《证劵时报》)。

    如果把今年的这次大面积雾霾天气所形成的污染称之为“史上最严重”,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截至昨日13时,北京市3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中,有16个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了500,即标准上限。这比12日夜间的“爆表”站点数量还要多,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昨日北京市有地方PM2.5浓度瞬间值甚至已经超过了1000微克/立方米。相关专家表示,这样的颗粒浓度已经达到了沙尘暴天气,但污染物的化学成分要比沙尘暴复杂的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更大。

    显然,在这种极端污染的气候下,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或是富商,所有人都成了“灾民”,而不同的是,每个人不同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又决定其“适者生存”的能力。尽管如此,这几天,北京各大医院也被呼吸道疾病感染患者排起了长龙,而且又以儿童患者居多,相关专家和媒体也不断提醒告诫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疾患的市民减少出门,市场PM2.5口罩出现脱销,北京部分中小学幼儿园被通知暂停体育课、课间操和户外活动,一些城市还纷纷启动了应对环境污染的“应急预案”。

    表面看起来,此次大面积的空气污染是冷空气活动势力较弱形成的“雾霾天气”所致,相关专家在给出这种解释的同时,也把“罪魁祸首”归咎于城市汽车的尾气排放,但事实上真的就是汽车排气管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吗?,笔者委实不敢苟同,大量高密度的汽车尾气排放确实会给城市的空气造成一定污染,但笔者以为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浏览以往的媒体报道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官方的文件和政策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之类的表述随处可见,各地方官员在谈及环境保护的话题时,也无不以“高度重视”来强调。

    反过来,媒体记者采访调查污染排放,遭到地方官员阻挠甚至粗暴对待的现象却是屡屡发生,就在不久前,央视记者在湖南平江县调查造纸厂非法排污时还遭到围攻,记者多次报警,一个小时后派出所警察才“赶到”现场。而一些地方群众因为不堪企业污染却又诉求无门甚至酿成“群体事件”的现象这几年更是屡见不鲜。甚至连某些地方环保官员对这种现象都表示无奈。

    应当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连日来大面积的重度污染,表面上看是季节性的气象造成,但背后的“人祸”显而易见,是长期对环境保护的实际乏力,污染排放得不到有效遏制的沉淀与积累,才是发生这次大面积“雾霾”的根源,如果环境保护真的像各地官方或官员所说的“高度重视”,即使有雾恐也不会有“霾”。由此可见,空谈不仅“误国”有时还能“害人”的。

    值得庆幸的是,连日来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包括各地各级政府在内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对环境污染难得有了共同的切身感受,这种稍有些迟来的警醒势必会让各地政府乃至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更新更高的认识,据有媒体报道,伦敦曾是名副其实的“雾都”,1952年的烟雾事件曾造成1.2万人死亡。但就是那次事件,促使政府下决心治理污染。政府将火电厂和重工业迁出,并采用收取“拥堵费”及推广公共交通等方法减少汽车污染。在他们的努力下伦敦如今已成为花园城市。“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不忍“痛下决心”关停并转,实际上正是缺乏这种刻骨铭心的痛楚,连日来的“雾霾”,让我们看到了空气污染的可怕,更看到了品尝自酿苦酒的“公平”与无助,尽管我们的教训没有伦敦深刻,但走向现代文明的今天,现实也不允许我们上演“伦敦1952”那样的惨烈,唯有铭记2013年1月14日城市的“雾霾”天空,让其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一世”记忆,并转化为保护环境的日常行动,或许这样的“雾霾”才不会重复上演。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