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李晓亮:公墓殡葬应属公益化的公共管理

    清明时节倍思亲,殡葬价格愁煞人。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祭扫季,各地的公墓陵园,又开始迎来祭扫高峰。清明节,本是祭扫亲人。但每年此时,在慎终追远的祭扫话题之外,殡葬问题也总是节令性回旋在公共舆论上空,挥之不去。

    扫墓时节,老是绕不开殡葬价格、服务等话题,不能不说是个尴尬。所谓“生为房愁,死为墓忧”,“或生在北京,葬在河北”,“私坟挤进王陵”,这些年类似的新闻,总是周期性出现。说明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最为人诟病的,当然就是价格问题。“死不起!”殡葬费用调查——《另一个世界“房价”也过万》。这是昨日《海西晨报》的新闻。以厦漳泉龙殡葬费用为标本,如果从简办“白事”,费用一般在5000元以下。墓地开支,在丧事中占较大比例,大部分地区每平米均价都过万。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推行绿色殡葬,价虽然便宜,但选的人少。

    其实把地名换一下,随便套一个类似的城市,情况可能都差不多。看来这是目前殡葬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传统墓葬价格较高,而绿色殡葬(花葬、草葬、树葬等),却乏人问津。而关于公众最敏感的价格问题,各地也都在积极作为,“广州拟2015年实行居民殡葬免费 海葬将获补贴”。 (3月28日《新快报》)

    这里的“免费”不是指殡葬相关所有费用均免,而是特指“基本殡葬费”,也就是包括“遗体接运、火化、防腐3天、简单告别和骨灰寄存一年等”。而至于利润最高的延伸服务,如“鲜花、骨灰盒、整容”等环节,并不在减免之列,当然更不包括占比最大的墓地费用。即便如此,据“粗略估计政府届时一年就要补贴6000多万元”,所有目前这一计划还在“进一步调研”中。不管如何,这是政府福利保障范围的又一次延展,希望在未来,可以打消户籍限制,惠及所有居民。

    而关于入葬方式,政府通过物质奖励等形式进行鼓励,也是很人性化的方式。比如广州因地制宜,补贴海葬。北京则在将限定墓地面积标准,,减缓公墓占用土地的速度。比如“单人墓穴不得超1平米”。北京市民政局殡葬处处长介绍,“以20年为周期、循环使用的话,北京墓地安葬应能负担50年,甚至70年。”(3月28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

    据报道,北京正在进行空间规划,同时推行公益性公墓、节地葬等方式。比如在农村建公益性公墓试点,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公墓本当具有公益属性。这从政府对公墓本身的性质定位上,就应予以明确。是该定义为基础设施还是过渡性设施,直接关乎相关政策走向。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安葬之所,理应是城市的基础公共设施。基本殡葬服务,也应是政府基本公共职能。所以,只有将公墓定性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相关投入、建设和管理才能免于混乱。公墓服务本身,也该是社会公共管理的的一种,不应以营利为目的。即便吸引民资,也应是非营利组织的模式,相关费用只用于人力成本和公墓维护等。

    只有公墓、殡葬领域,定位清晰、服务到位、价格合理,“死不起”和“无处安葬”的窘境才能彻底化解。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