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熊传东:别让煤矿成为吞噬生命的黑洞

    3月29日和4月1日,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八宝煤矿连续发生两起瓦斯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16人受伤,11人失踪。2012年底,八宝煤矿还获得了由国家安监总局评定的全国首批十家“煤矿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荣誉称号。为何安全榜样煤矿在短短4天里会连续发生矿难?(新华网)

    近年来,从企业领导轮流带班到煤矿领导和工人同时下井、升井,倍受关注。“捆绑下井”就是“捆绑安全”和“捆绑生命”,但绝不是为了求得同生共死,也不是赌局,是矿难频发后无奈的保险栓,是矿难的安全套,更是对企业或管理部门最好的提前问责制,固然不是对策的对策,至少是目前矿难频发的唯一对策。

    过去,不是没有法规,只是形同虚设;不是没有管理部门,只是形同陌路;不是不讲安全,只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只想赚钱、我行我素。导致矿难悲剧接连不断。

    难以想象,“保矿的想法太迫切了”居然是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八宝煤矿连续发生两起瓦斯事故的主因。

    不得不让人追问,一直被认为“安全”的国有煤矿为何事故频发?笔者归纳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某些企业领导思想麻痹所致。相关制度和规定在执行过程中被弱化。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说第一次事故是企业在发现险情、进行排险封堵过程中发生的意外,那么,第二次事故则应该是可以避免的。建议抓好关键人物,煤矿的各个班组长,要落实好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煤矿全面开展的“五精”班组建设工程。将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位员工的思想、意识、操控、行为,做到本质安全,不能麻痹大意凭侥幸。

    第二,缺乏科学的排除险预案所祸。要说第一次发生瓦斯事故后,该煤矿未实施有效的事故预案,估计根本也没有事故排除预案等,也没有及时举一反三。按常规,类似事件,须经相关专家给出明确意见和方案后再行动,而还是我行我素。建议在提高安全保证程度的基础上做到“预测、预知、预警、预报、预防”。

    第三,两次险情排除均显急躁所害。煤矿相关责任人正因为着急排险,在没有任何措施的前提下,擅自组织下井救援,导致事故发生。事故频发,抢险屡屡失败,除了“人祸”没有其他更好地解读。

    第四,长期来未形式安全意识所困。由于装备水平高、技术人员多,连续几年没出事故,大家都自认为“不可能出事”成为普遍共识。其安全制度和规定往往只挂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忽视了落实到行动上,这是导致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安全警钟要常鸣,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要建立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长效机制,解决“不得病”的问题。

    第五,决策者缺乏科学地研判所惑。所有的煤矿事故中,都因决策者或决策层非专业人士,对事故的决策缺乏科学准确理解和研究判断,导致关键时刻决策出现因感情等因素而偏颇的情况。安全容不得半点失误。在我国煤矿生产水平还未达到“国际标准”时,要从根本上治疗矿难这个顽疾,先要解决人的问题。

    第六,重生产轻安全蔑视隐患所迷。“重生产、轻安全,对存在的重大灾害隐患排查治理不力,冒险生产作业。”是该煤矿事故频发的“致命伤”。尤其是第一次事故发生后,没有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未经上级部门批准擅自组织指挥人员入井冒险作业。要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

    笔者以为,要明确规定煤矿工作人员,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同时,建立严厉的惩罚措施,从事煤矿工作的个人、企业都要接受安全管理的监管。

    给员工安全感企业才有尊严。不要因企业的贪得无厌和决策层的无知,成为事故的主因。无论是工作中的粗疏麻痹,还是个别人缺乏责任与担当,都不得以牺牲员工生命为代价。

    其实,天灾也好,人祸也罢,煤矿事故事实上,是可以通过诸多安全管理、技术更新等,加以控制的,不要因企业的管理漏洞,造成所有人产生安全焦虑。这是值得企业、监管部门和政府好好反省与反思的问题。

    煤矿事故须冷冻后反思。客观地讲,煤矿业不仅是一个高危险行业,更是一个高投入行业。有传言,如果矿区将全部安全设施都配备齐全了,其投入远远多于产出,我国目前所有煤矿企业也不可能达到“国际标准”。

    应该说,煤矿事故九成是“人祸”。当然,任何国家都无法绝对避免矿难的发生。相对而言,我国煤矿不仅机械化程度低,而且其安全技术与装备水平也不高,更要命地是员工普遍素质低下,加上我国地质环境恶劣等,同时,还免不了违法开采、违章操作、监管不力等怪象。矿难在我国无法回避,频发在所难免。然而,从硬件设施、安全技术、员工素质和监督管理上舍得花本钱,方能解决。

    保矿和保命那个重要无须讨论?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重于泰山。安全榜样与事故频发赛跑,莫因决策失误而掉队。事故频发咋赛过安全榜样,不仅只是悲剧,更是责任的沦落。别让煤矿成为吞噬生命的黑洞。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