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武 洁:“公墓用地紧缺致抢购”其实是个伪命题

    清明节前夕,墓园土地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日前民政部发布的“殡葬绿皮书”指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据统计,上海公墓面积仅剩下2000亩左右,为买墓地,部分市民在墓园半夜排队守候。(《新闻晨报》4月2日)

    既然人多地少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连活人住的住房用地尚且还不能保障充分供给,公墓用地捉襟见肘,似乎也理所应当。否则的话,岂不成了“死人与活人抢地”。于是,有限的公墓,成为紧俏商品,各种限售却难阻各类抢购,也就并不意外了。

    平心而论,土地资源稀缺,能用于公墓的自然有限,这固然是个现实问题,但是,在没有真正去算这笔账,没有认真去作必要的规划之前,恐怕还不能仓促得出墓地就应供不应求,价格就应水涨船高的理由。

    而现实中,尽管相关部门也提供了无需占地的低价或免费殡葬服务,但却并不能阻挡公众买墓地的热情,而这常常被归于陈旧的殡葬观念。不过,对便宜甚至免费殡葬“不领情”,恐怕也不能全归咎于公众的挑剔,更不能简单的归之于“挑风水”之类的殡葬旧习。事实上,究竟是传统还是旧习,很多时候并不能简单的扣帽子。毕竟,让逝者有一片安息之地,其实绝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丧葬传统,同样也是世界各地都相当普遍的丧葬习俗。而从敬畏生命的角度出发,让逝者有个长眠之所,恐怕也不能说是个过分的苛求。

    事实上,所谓基本殡葬服务,乍一看来是提供了分层次的殡葬产品,不同人群也完全可以依据自身的消费能力选择相应的殡葬服务。但这样的等级化殡葬服务,恰恰有违殡葬服务的公平本意,甚至本身仍是一种产业化的思维。某种程度上,相比为逝者寻找一片安息之地的朴素思维,那种按照不同收入与背景来分配墓葬资源,将不公带入“另一个世界”的殡葬产业,才是最应破除的殡葬陋习。

    而墓地用地受限,导致公墓供不应求,也同样是个伪命题。既然是安息之地,当然不能对生态与环境毫无要求,在这方面,相比国内一些墓地规划建设给人的阴森感,国外的公墓则不仅可以缅怀故人,甚至还可以踏青、休闲,其中,法国巴黎的城市公墓、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或俄罗斯的新圣女公墓,更是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真要说为逝者“挑风水”, 恐怕咱们还远不如老外来得挑剔。而当国外更多把公墓当作公园绿地来规划,成为市民公众公共活动区的公墓,自然也就不存在与活人抢地的问题。对于北京而言,既然市民公众都在抱怨环境差,人均绿地少,其实更应将公墓与城市绿地的规划融合起来,而这本该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一言以蔽之,“公墓用地紧缺致抢购”其实是个伪命题。真正的问题恰恰在于,为逝者寻觅一块安息之地的朴素殡葬观念,遭遇了殡葬服务的等级化乃至产业化,以及那种认为公墓用地就是死人与活人抢空间的陈旧观念所导致的落后的公墓规划。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