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王 敏:万人坑被填埋绝不仅是历史之殇

    据报道,每年清明节,济南琵琶山下的“万人坑”石碑前,都会有不少日本老兵千里迢迢来“赎罪”,祭拜当年杀害的遇难者。但今年,他们远道而来,却发现“万人坑”的石碑不见了。据了解,“万人坑”遗址土地将被开发成商业住宅,开发商嫌石碑“碍眼”将其清走。(人民网)

    无独有偶,近日,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也正面临大规模拆迁。而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申遗拆迁的背后,是著名的曲江系公司的商业运作。

    两个历史遗址,一个记录着耻辱,一个承载着文化。但现在,却都在为开发商让道,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它们一个不属于历史文物、一个未被列为申遗名单,这样的原因令人唏嘘的同时更生愤慨。毋庸置疑,当前,抓经济、搞发展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但一切为发展让路、一切为GDP让路的发展模式究竟是否合理?建立在忘记历史、漠视文化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又是否能够长远?这样的问题是否也该引起地方政府的反思呢?

    当前,总有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跑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他们热衷于制造景点、打造遗迹,却往往忽略了对那些真正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遗迹的保护。于是,名人故里之争频频出现,莫言故居成为景点被抠墙扒砖,而记载历史耻辱的万人坑却沦为商业住宅,玄奘埋骨地面临被拆迁。

    万人坑的被填埋与西安兴教寺面临的被拆迁,绝不仅仅是历史之殇,更反映出了地方政府追求快效应的短视政绩观和只要GDP的错误政绩观,正是在这样的政绩观之下,才使得开发商有空子可钻,使那些不可复制的景观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被一再毁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而这样的后果必然要由后人来买单。

    一个忘记历史的国家是浅薄的,一个没有文化支撑的国家更难以长远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GDP数字的上升,更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积极的民族精神。希望我们的政府部门能够着眼长远,本着为历史负责、为群众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以更科学、更宏观、更长远的方式来促进发展,唯有这样,才能为一些文化和风景名胜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