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杨 鹏:纪念5•12,汶川地震究竟撼动了啥

    5年前的今天,地动山摇、山石崩裂,桥梁断毁、房屋垮塌,汶川震痛了中国。

    灾难,袒露无遗地展示了真实中国的另一面。要说起来,这是很残酷的现实,固然,人类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尚不足以预报和控制地震,但古今中外的事实却足以说明,损失的程度却是可控的,可现实偏

    偏是汶川地震代价惨痛,无以复加!可不是,回望近几年来,我们太一味沉浸于发展速度的快感中,而有意或无意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另一些命题:唯有大自然才无情地、不加保留地给我们予以兜头盖脸一瓢凉水。

    汶川地震这一瓢水,刺骨冰凉。这场天崩地裂的大地震,让无数生灵受到创伤、财产被摧毁、生活无着;汶川地震,对房屋校舍质量、对信息公开、对慈善组织等等都做出了“质检报告”,结果又长期让人无法释怀。可以说,汶川地震的最大教训和启示,或许就在于,当我们的软硬件都尚未做好之前,灾难就突如其来,损失惨重自然而然,这便是屡次地震中我们都支付了太高的成本和代价,人们耿耿于怀的一个重要原因。

    汶川地震当然首先是一场灾难,但却不可“小视”为灾难,特别是,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灾难应对中种种表现,都与制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不能不需要相匹配的“重视”,换言之,汶川地震带给国人远远不止于心理上的极度震撼,还波及到制度、文化等深层次的内核。危机总是与发展相伴而生,小到一次具体的灾难的发生,大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道理皆然。5年前的汶川地震,迫使中国开启了多项第一,足以堪称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分水岭,有媒体统计过,第一次启动了国家一级救灾响应,第一次志愿者大规模参与救灾,第一次举国为平民哀悼,第一次有了让世人刮目相看的信息透明……种种第一次,背后折射出的是这个国家执政理念的全面刷新,是中国融入现代文明的努力。也正是如此,有专家分析指出,如何从危机应对模式向预警发展模式转变,将是2008年后的中国面临的最新的、最艰巨、影响也最深远的课题。

    说到此,就不能不说到雅安地震,这再一次展示了真实中国的一面,你发现了没有?人们依旧在关注房屋校舍的质量,在关心救灾款的具体流向,在关心信息公开的及时真实与否……常言道,多难兴邦。现在,我们必须要从此间真正反思并兑现“多难兴邦”。否则,犹如虱子多了不痒,即使再多的难,邦也未必会兴。身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里,经济社会危机和自然灾害都可能不期而至,谁也不能保证每一次危机的烈度和破坏力都会小一点。“多难”自然毋庸置疑,而如何“兴邦”则是一个现实议题,这是一门正待求解的学问。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恰恰都说明,我们其实正是为自己的“不预”支付了过高的代价,要反制危机,就必须从“凡事预则立”开始。

    当汶川地震5周年的今天,让我们一起面向汶川,做一次内心叩问,这才是最好的纪念!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