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观点2】黄松子:莫让"公园"在"私园"泛滥中变了姓

    5月10日,记者走访石家庄市区内的长安公园、裕西公园和水上公园,发现对外经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园林部门回应称,在目前的公共管理体系中,公园还不是全额财政拨款单位,所以维护园林的部分成本,不得不自寻财路,以维持园林的正常运转。(5月13日 河北新闻网)

    公园,顾名思义,是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它是城市的风景区,不仅仅能够让更多的城市人缓解压力,修身养性,更对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当然,不同公园的建筑特色以及景观设计,也彰显了此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积淀,可以说公园既是一个城市的“肺”,还是城市居民的文化陶冶基地。然而,近些年,在公园内建会所、“园中园”变向经营等违规行为的普遍和常态化,不禁让人们开始对政府这种公益事业的性质产生怀疑,现在的公园,真的还姓“公”吗?

    近期,一批公园被占用的情况频频在媒体上曝光,包括南京市中山陵园内建有龙景国品会所;北京的红领巾公园内,健一公馆占据了整个公园约五分之一的地方;石家庄市区内的长安公园、裕西公园和水上公园,发现对外经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等等。“私园”、“园中园”等这些问题的屡屡曝光,公众也把政府对公益事业的权属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诚然,有些辩解的声音解释道“公园还不是全额财政拨款单位,所以维护园林的部分成本,不得不自寻财路,以维持园林的正常运转”,但是这也不是改变公园“公”姓的借口,更不能成为变卖或出租“公”姓财产堂而皇之的理由。

    要政府财政支撑,但是更需要公园的管理者自己“自谋出路”,这种“自谋出路”不是自设“私园”,不是“变租公产”,而是对公园的公益活动和文化依附进行创新和改革。公园要在提升整体文化素养、丰富居民们精神生活上下文章。以主题公园的形式赋予公园精神内涵,以公益活动的开展促使公园成为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努力提升公园公益文化活动的内容和质量,让更多的人积极主动参与到公园的建设中去,既陶冶身心,又弘扬民族文化,实现一箭双雕。上海市在公园出路方面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上海淮海公园就是上海市首个“学雷锋”公益主题公园,全市部分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在此举行包括环保公益、急救知识普及、助困助老助残、癌症患者关爱、爱心义卖等几十项“学雷锋”公益主题活动,这个主题公园今后将每月定期开展各类公益主题活动,有望成为上海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新地标。把公园的公益性质与文化宣传活动有机的结合,不仅能够带动园区的发展,更能够为居民们持续不断的提供文化饕餮盛宴。

    让公园在城市居民们的生活中“园尽其用”大放异彩,莫让公园在“私园”和“闲园”泛滥中变了姓,需要我们政府相关的官员能够突破思维的界限,勇于创新和思索,让公园真正成为城市生活中文化熏陶和交流的阵营,成为城市居民畅想美丽中国梦的和谐场所。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