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论以法治思维营造河北科学发展新环境

    法治构筑屏障——论以法治思维营造河北科学发展新环境

    公正在法治、控权在法治、秩序也在法治。只有进一步树立和强化法治思维,以法治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打好法治和法治方式这张牌,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与法治思维相对应的是人治思维。人治思维是个人或少数人凭借公共权力,从主观意志出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它看重权力至上,以权压法、权大于法,以官为贵、以官为荣,习惯于借助行政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带有浓厚的盲从心理和官本位意识。

    法治思维是按照法治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将法律规定、法律知识、法治理念付诸实施的认识过程,也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在思想观念上的体现。其内涵主要包括:合法性思维——各种社会行为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无论是想问题、办事情还是做决策,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权利义务思维——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认真履行义务,承担法定职责;公平正义思维——坚守真理,弘扬正气,伸张正义,公正合理,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责任后果思维——有权必有责,违法必追究,失职必问责,侵权要赔偿;监督制约思维——以权力制约权力,规范和公开权力,让权力运行接受监督和制约。实质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就像是一张疏而不漏的网一样,为人们的社会活动和行为提供着规则和程序,规定着权利和义务,因而也是一种底线思维。

    囿于京畿重地的特殊地理位置,河北省较之其他省份有着浓重的崇权心理和官本位意识。以官为贵,以官为尊,权力至上,对“当官”的祈求胜过对“经商”的祈求,对权力的追求胜过对法律的遵守。不是按照市场规则依法办事、守法经营,而是热衷于进官场、混官帽、走官(门)路、跑官套,仍然抱着“权力经济”、“审批经济”的观念不放。这种重人治轻法治、重官位轻作为的“官本位”意识,与加快河北科学发展的目标是相悖的。虽然近年来,我省在推进科学发展过程中,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法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还应看到,与市场主体的要求、群众的愿望和投资者的呼声相比,法治思维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法治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已经上升到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上升到首要地位。一个个改革的举措,一系列新规的出台,只有按程序上升到法规和法律,才能得到巩固和深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狡猾”不起来,使权力运行在正确轨道上,靠的也是法治的力量和作用。现在,最好的发展环境已不是特殊政策,而是法治化的环境。只有在完善的法治化环境下,才能建立完备的、有效果的并保证践行的社会诚信体系,构建起相对稳定的、和谐发展的和可以预期的社会经济秩序,从而使各种市场主体有充分的安全感。在这种良好的法治化环境下,政府只要依法管理,就可从根本上清除“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企业只要依法经营,就不需要找关系了,也不怕吃拿卡要;公民只要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就不必担惊受怕了,也不用再惧畏权势了。

    加快河北科学发展是一个有序推进和发展的过程,必须绷紧法治思维这根弦,善于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路径,用法治手段破解发展难题,用法治化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如果一个社会的法治观念淡漠,就会助长违法乱纪行为,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的蔓延,社会就会陷入不稳定的无序状态;如果一个社会的法治思维缺失,就会滋生特权思想,膨胀权力意识,导致违法施政、执法不公等问题的凸显,陷入官本位的泥坑,步入人治的思维误区。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来说,只有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法治思维,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努力建设公平规范的经营环境、依法经营的诚信环境、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才能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为改革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只有坚守法治精神,树立法律权威,增强法治意识,下决心克服影响发展的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坚决消除危害发展的“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权力异化现象,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放权放口不松手”、“启动不灵刹车灵”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真正从“权力经济”和“审批经济”的观念漩涡中走出来,才能推进河北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陈春生)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李瑾】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