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观点1】范德洲:“二次捐献”,一等楷模

    “为了帮助那个从来没见过面的小妹妹再次渡过难关,我愿意再捐一次。”今天下午,曾在去年捐髓救助浙江白血病女童的“道德90后”张珊珊,首次向本报披露了她藏在心中的“小秘密”:为第二次挽救患病女童的生命,她将于近期义务捐献淋巴细胞。(《河北日报》6月17日)

    平心而论,义务捐献一次淋巴细胞,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再捐献一次呢?这应该是许多人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然而,“道德90后”张珊珊却正在尝试为人所不敢为之事。“二次捐献”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救助那一名素未谋面的小妹妹,更在于,在出现了诸如小月月事件而导致“道德很丰满而人心很骨感”的现实背景之下,她鲜明地扬起了一面大旗,旗帜上写着“关爱”“奉献”等醒目的大字。

    在这面大旗的召引之下,必然有许多人深受感动,并且,“带着感动出发”!也许,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今年广西高考的作文,“捡到手机之后”,拾主之所以归还手机,关键就在于,他“发现机主刚刚给庐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进而想到,“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一次捐款尚且如此,两次捐献淋巴细胞呢?这就像一枚冲天水中天的巨石一样,必然在众人的心底深处,激起层层涟漪。这就是“奉献爱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对此,媒体也理应大张旗鼓予以宣扬。

    眼下,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非主流媒体,都不约而同的呈现出一种“吐口水”“砸砖头”的风气,好人好事,说得遮遮掩掩;而一旦遇上一些值得吐槽之事,则是全力以赴。这是一种极其病态的社会风气,面对“二次捐献”这样的事迹,轰轰烈烈的宣传,恰逢其时。

    媒体之所以如此遮遮掩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人总觉得,捐献淋巴细胞什么的,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严格来说,这确实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之后,一些人也是叽叽歪歪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要是让我去做,我也能发现。哥伦布微微一笑说,先生们,关键是我做到了!是的,捐献淋巴细胞,对于“道德90后”张珊珊来说,其伟大之处,正在于,她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还能做到“二次捐献”!二次捐献,一等楷模,她,当之无愧!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如此,善心、奉献与关爱,何尝不是如此?在“道德90后”张珊珊一次又一次的呼唤之下,我们坚信,道德滑坡,必然会受到其强有力的阻滞。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