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樊大彧:环境保护也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中国的环境问题到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从口头到实干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确实也需要地方主要领导反复宣讲、告诫当地官员,这种告诫也可以促进改变“以GDP论英雄”的评价环境,可以帮助各级地方官员树立守土有责的环保意识。

    7月12日,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在当地相关会议上表示,如果没有确保生态环境的好项目,地方官员把环境守住,就是最大的本领。“不能胡来,污染了再去治理付出的代价更大。污染就是捞子孙的饭吃,捞子孙的钱用,我们这一代不能干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更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发展的事。”

    “污染是捞子孙的钱”,湖南省委书记的讲话引起舆论关注,除了因为话讲得掷地有声,讲话引人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应该是湖南的“省情”。湖南环境污染问题近期非常突出,不断成为舆论热点。因地处洞庭湖之南得名,湖南还有“芙蓉国”之誉,自古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但湖南也是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其有色金属采选开发已有数百年历史。近期,“鱼米之乡”湖南的大米频频被检出镉超标,“镉米”危机暴露出湖南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湖南工业历史污染欠账的直接反映。我国1/5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的耕地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湖南、江西等地带问题尤为突出。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有害物质通过粮食作物、瓜果蔬菜被人体吸收,镉、汞、铅等重金属在肝、肾等器官积累,可能致癌。

    “捞子孙的钱用,我们这一代不能干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徐守盛这番话不是大道理,而是大实话。其实关于环境保护,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都会有一番话讲,而且通常都能讲得非常漂亮。但关键是这些话是否发自内心,能否落在实处。由于以往讲的多,落实的少,导致群众对领导的“漂亮话”都麻木了,都有“免疫力”了。于是官员的话越讲越狠,群众的反应却越来越淡。为什么环保的话好讲,“活儿”难干?这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关,也与官员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为了拉动GDP增长,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化工产业就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首选。追求规模增长的粗放式发展,为地方政府带来了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但也积累了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突出问题。中国单位GDP的能耗,2010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低水平的经济发展必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我国的环境承载力已让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正是过去的发展方式,让身处经济增长竞争漩涡的官员们,在官言官,口是心非,嘴上说环保,但把劲儿都使在招商引资、大拆大建上了。

    另外,与以往经济发展方式相配套的“唯GDP论英雄”的官员考核评价方式,也是领导干部在环保方面说的多,做的少的重要原因。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官员使用、晋升评价体系。由于GDP指标是衡量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最易量化的考核指标,于是GDP就成为官员评价的指挥棒。各级官员长期受评价体系中GDP“指挥棒”的影响,狠抓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通常只是敷衍了事。甚至,近日一份媒体披露的研究报告称,“某地GDP在环保上比例每增加0.36%,该地党委书记晋升机会就减少8.5%”。当然媒体的统计数据未必准确,但官员使用、晋升中GDP增长与环保业绩的负相关性,确实符合普通百姓的观感。

    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要转变,中国官员的评价方式要改变,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到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从口头到实干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确实也需要地方主要领导反复宣讲、告诫当地官员,这种告诫也可以促进改变“以GDP论英雄”的评价环境,可以帮助各级地方官员树立守土有责的环保意识。相信在指导地方政府改变发展理念的硬性规定、指标的规范下,在正确评价环境的“滋润”下,中国的环境会逐渐“绿”起来。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