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王 敏:谁来给农村孩子铺一条平坦的上学路?

    广西藤县古龙镇陈平小学陈山分校的幼儿班里,孩子们的课桌里都放着救生衣。在这里上学的20多名孩子每天都得自己撑着竹筏,渡过约500米的水面去上学,而他们当中最大的只有10岁,最小的只有4岁左右。(荆楚网))

    一座水库,隔绝了孩子们的上学路,却无法隔绝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于是,他们用稚弱的双手撑起了竹排,日复一日的行进在这艰难的上学路上。这样的场景,唤起的绝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魏巍青山两岸走”的诗情画意,反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些孩子的无助,家长的揪心和教育的失职。

    这些撑着竹排上学的孩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年仅4岁,而孩子撑竹排上学的情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在学校一再反映的情况下,当地教育部门所做的也不过是给孩子们配备了救生衣,并要求这些孩子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可以不去上学。这样的解决方法,固然有其不得已之处,却也难掩当地教育部门对孩子境遇的冷漠和忽视。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样的口号,我们喊了很多年。近些年来,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和政策要求,然而,现实中,农村基础教育仍然是很多地方政府发展的软肋,教育支出被挤占挪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能带来经济回报、难以获得短期政绩,这是一些地方官员忽视基础教育的思想根源。这样的观念不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就难以提上日程。

    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限制,在我国很多地方,艰难的求学路依然是许多孩子要面临的一大困难。爬天梯、溜索、渡河……这些成人尚且畏惧害怕的交通方式,却往往成了山里孩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上学常态。山里孩子上学山高路险、车行不便、居住分散、路途遥远等问题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然而,除了不让孩子上学和发放救生衣之外,建一间宿舍、盖一所食堂,尽可能的减少孩子们的跋涉和危险,对于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来说,却绝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困难。

    可以欣慰的是,在被媒体和社会关注后,孩子们撑竹排上学的问题有望解决,然而,在中国,还有很多农村孩子行走在艰难的上学路上,解决他们的问题,仅仅依靠媒体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给农村孩子一条平坦的上学路,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同样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下,不仅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更需要地方政府坚持教育优先的理念,注重教育发展的实际作为,需要教育部门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教育投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