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观点1】宋 扬:从诺贝尔奖看我国人才建设

    北京时间10月10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13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凤凰网文化讯)

    在诺贝尔文学奖113年颁奖历史中,100多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鲜有亚洲人,而以传统东方文化作为写作背景,以东语为母语的作家更是屈指可数。去年我国作家莫言成为中国本土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我们在为莫言获奖感到高兴的同时我的也要深思其中的学问。

    有人在微博中评论说:莫言的获奖纯属偶然。非也,莫言可以成功摘获诺贝尔文学奖一定是集多方面因素于一身。首先,莫言本身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独特的个人经历就已经成功俘获了大批国内读者。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外文功底扎实、通晓各国文化翻译人才做他的“伯乐”,这些“伯乐”在把莫言的作品推向国际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各层次翻译人才非常缺乏,也暴露出我国人才建设不平衡的问题。

    目前,我国人才中理工类技术人才多,文史类较少,并呈现出市场性特征。如同一个失衡的“8”,一头大一头小。造成这种失衡的原因,首先是我国重理轻文的人才培养导向。我国70、80年代上学的人们一直流传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这样一句话。而这批人成为家长后同样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后浪推前浪,继续专心学习“数理化”。

    其次,我国人才市场的需求不平衡。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各类事业飞速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并被称为世界工厂。因此,在我国制造业比较发达的今天,理工类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大提高,并且工资待遇较好。所以,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选择理工科作为自己的专业。

    最后,培养重心引起国家资金流动不平衡。在国家导向和人才市场需求失衡的情况下,高校在教学重心上也出现了重理轻文。理工院系往往生源充足,准入门槛高,学院资金及科研经费分配较多。文史院系因报考学社不足常常接收其他院系调剂的学生,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学院资金及科研经费分配较少。

    人才永远都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希望,人才的建设和社会一样,也要全面协调。我们在叹息国外垄断高精尖技术和吸附发展中国家人才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回头看看我们自身在人才建设的问题呢?经济建设离不开理工类的技术人才,科技发展更要求这些技术人才要精进才能符合高精尖领域的要求。而文化建设更多需要文史类人才的参与和奉献,才能保证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依靠的是各方面事业全协调,人才的建设更应如此。我们应该庆幸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尾巴,让我国各方面技术突飞猛进填补了多项科技空白。但我国依旧就难以与掌握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媲美,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只到有一天,每一个项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来自美丽的China,这将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