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观点3】李思宇:治理雾霾亦须治理环保制度的雾霾

    网易河北讯 从10个最要紧的方面着手,为污浊的大气而进行的前所未有、力度最强的“大扫除”正在我省全面展开。12日,省党的群众路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局组织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会议就落实“双十条”措施进行了阶段性情况通报。(来自网易河北)

    雾霾一词在今年年初开始成为年度最热门词语,PM2.5也于今年首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空气质量进而升级为重大民生课题,对于雾霾的治理也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重点。据监测显示,颗粒物(PM2.5和PM10)为连续雾霾过程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专家分析,雾霾天气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污染物的持续积累可能会导致重度污染,会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次河北力度最强“大扫除”全面展开,通报中已初显效果,改造重污染企业,治理污染源等举措受到群众们的支持。河北省于年初颁布了《河北省空气重污染应急管理办法》,笔者看来,此《办法》只适用于极端天气出现时,其效果无异于扬汤止沸,属治标不治本之举。河北位于重工业地区,一些企业的生产模式就注定会带来环境污染;再加上煤炭等能源的燃烧,注定会给大气质量带来影响。因此,要想彻底治理雾霾天气,归根结底还是要制度改革。

    经济发展不一定要用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当然,要想治理环境也不一定要经济停止发展。要转变生活生产方式,制度要先行。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经济结构。河北是钢铁大省,调整钢铁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产量提高质量,使钢铁产业链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其次,要促进企业转型。给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推进企业转型,支持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增加环保设施,使之节能减排高效生产;最后,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一些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实施空气质量监测,定期公开空气质量信息,让媒体与群众共同监督,对不合格的单位进行曝光并严格处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治理雾霾也不能急于求成。河北此次铁拳出击,收效明显,但是不能沾沾自喜,放松警惕。环境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出现了雾霾要治理,但平时防患才是硬道理。空气中的雾霾是一时的,若是制度被雾霾笼罩,遮住的是则发展的眼睛,让人民看不到未来。只有从根本的制度改革出发,釜底抽薪,才能真正拨开“雾霾”,重见光明。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