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钱桂林:让贫困生演讲"比穷"会造成莫大的精神伤害

    “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家里有多困难,太伤自尊了!”沈阳大学某学院学生小刘自从在同学面前讲了自己最羞于启齿的家境后,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本来不想让大家知道家里困难,可这样一来全班都知道了。说是为了公平,可让我们当众‘揭伤疤’,这对我们公平吗?”为认定贫困生资格,贫困学生需当众演讲接受投票,得票高的才有资格得到助学金,这样的方式对这些学生来说究竟是公平还是伤害?(10月16日沈阳晚报)

    沈阳高校让贫困生演讲“比穷”,也许初衷并不错,其中一个充分而必要的理由是“公平公正公开”。诚然,在一个呼唤阳光操作的社会,贫困生的评选不能藏着猫腻,但相关高校想过没有——演讲“比穷”是否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人都是有自尊的,哪怕是乞丐,也有不可侵犯的尊严。但在现实生活中,某些特殊群体的自尊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好似社会对他们的救助,必须以牺牲尊严为代价。

    高校是我们当今这个社会许多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因为它的知识、他的精神、他的气度,都是社会上许多机构所无法匹敌的。按理说,在高校里,那些弱势群体譬如贫困生,应该受到最大的包容、最大的帮助、最大的呵护。很难想象,沈阳某些高校竟然会让贫困生演讲“比穷”,自揭伤疤,这是怎样惨痛的现实?

    任何事情实施的结果,都难以避免地会出现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问题是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贫困在不少人眼里,是难以启齿的伤疤,倒不是这些人太过虚荣,而恰恰是贫困给他们造成了太多的伤害,甚而至于让他们感觉社会的不公平。社会就需要表现出最大的宽容、最大的爱心,让这部分人感受到随风潜入夜的关爱与呵护,是社会应有之底线。但遗憾的是,不少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往往让贫困者赤身裸体地暴露于世人面前而不带任何遮掩。

    不少情况下,我们这个社会注重了对弱势群体的物质救助而忽视了精神帮扶,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这种伤害式的救助不出现也罢。沈阳高校让贫困生演讲“比穷”,其实是一种伤害式救助,引起部分贫困生的反感自在情理之中。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