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邓聿文:国企去行政化关键还是认识和决心

    最近在有关三中全会的改革猜想中,有媒体报道作为政企分离的一部分,领导层已决心废除国企官员的行政级别,且类似措施还将针对高等教育领域。如果该报道在几天后召开的三中全会被证实的话,这将是很扎实的一步改革措施。

    中国社会的行政化已到了相当的程度,少有地方像我们一样处处用行政级别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过度行政化的后果,就是全社会的杰出之士都想进入仕途。而论职业的创造性,行政管理需要的是按部就班和服务社会的公益之心。

    破除社会的行政化呼吁多时,然此种风气浸淫已久,改变很困难,这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而率先取消国企领导的行政级别,可作为突破口之一。因为国企是最不应该有行政级别的。企业是创造利润的,衡量企业家价值的大小,用企业创造的利润即可,理论上说,给企业和企业领导安个行政级别,纯属多此一举。

    中国国企的行政级别,承接计划经济而来。计划时代一切都纳入计划中,并根据行政职务的大小来配置资源,分配剩余,国企有行政级别名正言顺,而且在这种体制中,必须有行政级别和职务,否则,无论是作为企业还是个人,都寸步难行。

    但是,市场经济打破了此种分配体制,在计划之外,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确立,大量非公企业的崛起不断蚕食着原来国企的领域。这为国企的去行政化提供了可能。事实上,早在1999年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已明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对企业及企业领导人不再确定行政级别”。2000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明确规定,企业不再套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也不再比照党政机关干部的行政级别确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待遇,实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办法。

    可惜,上述两个规定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究其根源,当然在于上面所说的中国社会的行政化愈趋严峻之故,整个社会向做官看齐,国企领导若没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企业和政府的“旋转门”就没法打通。现在国企领导的任期一般都比较短,很多到国企的领导都是为了积累一定的企业资历,把这当跳板,干个三五年就回到政府部门做领导,也有一些国企领导原本是因为竞争政府职务失败,不得已到企业“卧薪尝胆”。无论是进政府还是去企业,都根据相应级别来安排。

    如此看来,要取消国企领导的行政级别确实有些实际困难,它牵涉到企业和政府的“旋转门”问题。但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国外也有企业和政府的“旋转门”,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长经常是从企业而且是从私人企业提拔而来,比如,高盛公司的董事长保尔森就直接被奥巴马点将做财政部长,可国外的国企领导是没有行政级别的。保尔森做财政部长是部长,回到高盛就什么都不是。然而这不妨碍他在企业和政府之间“旋转”。

    所以,国企的去行政化,取消国企领导的行政级别,关键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以及决心,如果政府认为某位国企领导是个人才,适合从事政府管理工作,完全可以把他安排在行政岗位(当然要征询他的意见),而不必拘泥于他有没有行政级别,是不是干部。他做官就是干部,做企业就是企业家。我们其实也有这样的先例,把非党的企业技术人员纳入行政系统,做到国务院部门领导。但只是作为个别特例,对国企来说,如取消行政级别,就需常态化。

    当然,国企去行政化后,对企业领导的遴选须真正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国企主管部门只需确保这个遴选过程遵照程序即可。另外就是改革薪酬体系,保障国企领导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获取薪酬。做好了这些配套工作,取消国企领导的行政级别非难事。

    总之,鉴于国企的行政级别降低了国企领导的生产性努力,强化了分配性努力,极易使得企业领导丧失企业家创新冒险的职业使命,故早取消比晚取消好。然从策略角度考虑,为降低这一改革的阻力,也可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从新进国企领导开始。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