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张 娜:三公经费“零”背后的玄机

    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在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公布的三公经费引发关注:2012年该局三公经费仅为2700元,今年的预算则为0。该信息公布后,引发了部分网民的质疑,这样的数字是否可信? (11月3日《京华时报》)

    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支出0万元;公务接待费预算支出0万元;购置及运行维护费预算支出0万元。在其他部门的“三公”经费动辄几十万元、数百万元的情况下,云南省招标采购局的零“三公”经费无疑显得有些“扎眼”,也引发了一些质疑。这一个个简单的“0”,背后却暗藏玄机。

    三公经费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越合理越好,只要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那么三公经费即便高一点,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如果没有必要的公开透明与程序正义,三公经费无论是高了还是低了都会引发质疑。云南省招标采购局三公经费上的“0”就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引起公众的各种猜忌。

    如果说咱们这一年严格做到了不出国、不请客,这"两公"可以是0,但出门办公,咱不能都走着去啊?就算一辆公车没有,出门打车、坐公共汽车,难道都是云南省招标采购局的工作人员自掏腰包吗?作为一个职能部门,预算居然为零,这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三公经费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为零的,而通过现实我们也知道这种可能性是的确存在的,为何?因为很多三公经费被“隐藏”了。这样的做法一方面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公众对三公经费应有足够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如果仅有一个笼统的“三公经费为零”的表述,而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是很难平息舆论质疑的。政务公开是我国挺高政府公信力取得人民信任的重要途径,让公款见见光让群众更好的监督政府的工作。

    另一方面这样更容易滋生腐败和滥用公款的行为。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为了应付群众的监督将公款的预算做成了“0”,但是实际预算却做得非常详细并经行了上报。这种用“0”当做保护伞的行为,不仅是耍两面派欺骗了群众,更让公款的使用变成了暗箱操作,形成公款的灰色地带,为腐败和滥用公款提供了滋长的温床。

    当前,缺乏验证机制、问责机制的三公经费公开是有硬伤的,一个“0”背后的玄机太多了,而且基本上靠各政府部门“自编自导自演”了。三公经费可以为零,但要做到对群众“零”隐藏,我们必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以便更好地发挥监督权,消除公款灰色地带,杜绝腐败和滥用公款的行为发生。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