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王传言:农村养老不能在“55元”止步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以房养老”。近日,一系列养老话题持续占据着舆论中心。而公众在关注城镇退休人员待遇的同时,另一问题似乎成了“被遮蔽的角落”——农村养老。“在城市,领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而农村领取退休金的人群仅占18.7%,大量靠的是家庭和土地养老。”在北京大学第八届中国老龄产业高端论坛上,国务院参事马力透露。(11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养老制度改革的推进引发国人的关注,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每个人都将老去,都将接受养老制度的荫蔽。但是,在讨论养老制度的过程中总是将农村养老忽略掉,一方面是由于养老双轨制的弊端太多引发公众的情绪;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格局也往往成为一种由于时间长久而习以为常的状态。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养老制度走了一条从无到有到逐步完善的路径,其进步的意义不容抹杀,但“55元”的起步标准不能在此停滞不前,而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价的飞涨而发生必要的变化,否则,农村养老将会成为牵绊整个养老制度的“短板”。

    著名的“木桶原理”告诉人们,木桶的容积往往是由最短的那一块决定的。对于养老制度来说,这本身就是应该涵盖所有公民的制度,也理应包含着农民这个群体。而目前的情况下,刚刚纳入这个体系的农村养老制度无论是从标准起步还是顶层设计上都并非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又称“新农保”,是国家为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广大农村老人,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的主渠道。这项制度从2009年起,它在全国10%的县试点,基础养老金定为每人每月55元。换句话说,一个农村劳动者每年缴纳100元,60岁后,就能每月领取55元。从中不难看出,55元就是最低的标准也是一个基本的底线。

    但是,不要说区区55元的标准并不能解决什么生活难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即使如此低的标准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涵盖在内。这样的实际情况下,只能越来越导致农村的凋敝,因为还有诸多因素导致农村本身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农村整体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出3%。一方面是老龄化严重,一方面是青壮年劳力的外流,农村的养老问题直接成为农村问题的突出矛盾。而“55元”起步的“新农保”也并非已经涵盖所有的农村老人。

    所以,在未来的农村养老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做的有如下几点:一是需要加强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纳入其中,确保每个农村老人能够享受最基本的政策保护;二是不断提高“新农保”的标准,而提高标准并不是完全依靠老人的缴纳,在这里各级政府的财政理应肩负责任,让农村老人的保障越来越完善;三是将农村养老的方式方法不断进行更新。目前,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3个:社会保险养老、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有时也包括社会救助。在这样的基础上,仍旧需要开辟新的方式,围绕着满足老人生活的需要。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