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叶祝颐:用阳光驱散招生腐败的阴霾

    中国人民大学近日确认,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也被免职协助调查。这一事件与“名校”“招生”“被查”等关键词联系起来,引发了公众对高招问题的质疑。记者调查发现,高招腐败案件近年来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三个环节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养肥了一批教育贪官,严重危害教育公平,一个点招名额就被卖到100万。(12月3日《北京晨报》)

    作为人民大学招生处处长,蔡荣生涉嫌违法违纪招生,其被查处自是咎由自取。随着蔡荣生的落马,高考招生腐败的话题再次引起公众热议。尽管蔡荣生案件还在调查之中,人大点招名额100万的说法尚待证实。但是本该十分严肃的自主招生环节不是由相关专业专家教授把关,而是由招生处长等少数高校官员说了算,如此自主招生格局早已给高校自主招生腐败埋下了隐患。

    虽说以“分数论英雄”并非教育的本意。但是“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仍是公众普遍认可的游戏规则。在录取规则相对单一的语境下,高校独立行使自主招生权,以艺术特长等名义破格录取低分考生,是对既有高考招生规则与社会公平的严峻考验。

    事实上,不仅人民大学招生腐败,不仅艺考招生腐败,自主招生公平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虽说不少大学有自主招生权,有的大学还把招生推荐权下放给中学。但是公众并不怎么买账。大家最担心的就是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从媒体曝光的情况来看,自主招生政策俨然成了蔡荣生们的提款机与权贵富人的盛宴,自主招生腐败对教育公信与广大考生的杀伤力可想而知。

    在我看来,自主招生异化为点招名额,沦为明码标价的商品,补录、换专业也成某些人的敛财工具,实际上是对百姓子女平等升学权利的践踏,对公共教育资源的侵吞,这不仅影响到普罗大众的朴素感情,更是突破了社会公平底线。看多了腐败黑幕,高校自主招生还有多少公信力可言?高等教育质量如何保证?

    对此,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人民大学无疑要回应质疑,公开自主招生、补录、调换专业等招生细节,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与评判。同时,如何完善招生制度,遏制招生腐败的问题值得探讨。招生腐败,“分数不够钱来凑”的教训太多。我们在肯定自主招生积极意义的同时,相关部门对遏制自主招生制度变形走样的问题,应作出周到的制度安排。对自主招生制定明确合理、易于把握的评价标准,让招生程序在量化、公开的尺度下进行,十分必要。避免因评价标准模糊、程序不透明,滋生腐败隐患,造成教育不公。

    自主招生成了招生腐败的重灾区,相关部门除了依法查处曝光出来的案例以外,创新制度设计,给脱缰的权力套上法律制度笼头,痛下决心砸破招生暗箱,十分重要。对此,高校要把招生详细信息放在阳光下暴晒,自觉接受舆论公开监督。在“潜规则”根深蒂固,一时半会难以彻底打破的情况下,给舆论监督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十分重要。只有多管齐下,制度具有执行力,包括自主招生、补录、调换专业在内的招生制度才能逐步回归公正轨道。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实用资讯
热点专题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