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林南泉:迈向招考分离高考改革任重道远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谈到高考改革时,刘利民透露,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领域最为敏感的地带,何况高考改革已经酝酿了多年,相关的争论一直经久不息。教育部官方发布的这个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公众关注自在情理之中。

    据刘利民透露的信息,无论减少高考科目,还是探索不分文理科、外语实行一年多考,其实都是此前民间已经讨论过的内容。依据过去的经验,类似问题要达成普遍的共识殊为不易,原因在于争论各方似乎都不难拿出具备说服力的论据。支持高中阶段文理不分科的人,会认为此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便于推行通识教育。但这又很难躲过反对者的质疑:不分科便于推行通识教育只是理论上的预设,事实是过去不分科的时代,又出过多少文理兼修的通才?支持外语实行一年多考的人,会认为此举将打破“一考定终身”,但在反对者看来,将一次考试的压力分摊到多考之中,会不会转而成为“多考定终身”,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

    在这样一种各说各有理而且注定不能相互说服的格局下,如果总是单纯地从细节上去讨论高考改革,任何一种具体的措施恐怕都无法征得所有人的同意。因此,讨论高考改革,还是要划定一个根本的方向和目标。这个方向和目标,原本应该是清楚的,即关于高考制度的任何改革,都必须有利于学生负担的减轻,有利于中国教育从应试到素质教育的转向。

    只要不越过这样一个总的原则,高考改革就是可以平心静气而非意气用事讨论的问题了:如果文理不分科、外语等科目一年多考不会导致学生负担增加,如果摒弃百分制、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进行考核,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那么谁还会费力去反对这些措施呢?一眼就能够看出,真要达到上述效果,在文理不分科等措施之外,还应该有教材改革等配套的办法。

    从长远来看,高考改革终将走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这一步。那时招生由学校决定,考试由专业机构来实施,政府从这两方面退出后,现行招生制度将以行政为主导的计划招生转变为以专业为基础的自主招生。在此之前当然还需要一个过渡期,但以公众而言,无疑希望这个过渡期更短一些才好。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实用资讯
热点专题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