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王旭东:公交承载陌生人社会的道德进退

    12月5日下午,镇江一辆K216公交车上出现了温暖一幕:一名带着一小车瓜子的老汉漏乘公交,司机开出近3站路后方才得知,征得乘客同意后,他立即掉头接上老人。原本沮丧的老人非常激动,上车后挨个请乘客吃瓜子。一名受到感动的乘客将这件事发到网上后,有网友赞叹,这是“冬日里的温暖,雾霾中的晴天”。(12月7日《现代快报》)

    公交车上故事多,但“杯具”占相当大的比例。也许,我们正在习惯于公交车上的不文明、负能量,甚至于谩骂和暴力。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划出一道难以愈合的“代沟”;在拥挤与被拥挤之时,陌生人之间的礼让与谦让逐步丢失。正源于此,公交车掉头接回老人,老人请大伙吃瓜子,这一良性循环更显温暖。司机履行职责首先点燃正能量,这股正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不断聚集与释放,“欢笑声洋溢在车厢的每个角落”,最终收获皆大欢喜的效果。

    程序正义是聚集正能量的基础。司机获悉老人漏乘之后,首先是征得乘者同意,这个环节很关键。掉头接上老人,应该说是司机的职责;而由此也耽误其他乘者的时间,又与司机职责相矛盾。也就是说,接老人本身具备正能量,但如果没有征求乘者的同意,可能会导致误会,甚至滋生矛盾与纠纷。征求意见是必备的程序,也是点燃正能量之前的“加温与预热”。有的时候,话说开了,大家都能理解,都会支持;相反,有些话你不说,就容易被误解,产生抵触情绪。就这么简单。

    公交文明不仅是交通文明的载体,也是城市文明的缩影。就拿最常见的“让座”来讲,它不是道德的单选题,其内涵很丰富——相互理解的载体、传递关爱的纽带、彼此尊重的平台。只有相互关爱,这个社会才更温暖。当你主动让座,社会责任随之“站起来”,文明道德随之“站起来”,而当一句“谢谢”的语言回报,甚至还有“让座红包”的鼓励,无疑更是滋润着让座者的心田,这可是花钱也难买到的“营养液”。道德不是负担,文明不是包袱,当你感悟与认识到让座可以达到道德出彩的高度,就会释怀与豁达。

    公交承载陌生人社会的道德进退。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是陌生人之间短暂的相处。陌生人社会正经历着不陌生的考验。让还是不让?挤还是不挤?有时是一念之差,有时是身不由己。冷漠是一种表情,源自内心,最容易在陌生人社会里产生,并且成为相当多人的处人处事处世“习惯”,这有着主客观原因。然而,人与人之间的“陌生”不能成为社会和谐的阻力,不能成为道德滑坡的“动力”。进入陌生人社会,只有人人都付出一点爱,才能告别冷漠、拥抱热情,才能传递“性本善”的朴素情怀,才能让和谐与文明很丰满。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实用资讯
热点专题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