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叶传龙:“快乐中国”须治“不快乐综合征”

    从中国社科院与土豆网联合发布的《中国年轻人快乐心态报告》中不难看出,年轻人不快乐已经成为一种综合征,而且极具传染性,在同类群体中蔓延。他们的不快乐虽然有点理由,却并不充足,根本不值得坚持,更多时候,需要他们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由不快乐而达到快乐。

    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与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无书可读、无房可住、无医疗养老保险可享,一切都要靠自己打拼的上一辈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更有快乐的条件。

    快乐其实源于内心感受,是一种满意和知足。看看孩子为什么容易快乐,就因为他们想的简单,吃饱了穿暖了,与三两小伙伴一起玩耍,他们就快乐。与孩子相似的,取消了农业税,种地有了补贴,农民便感到快乐;领到了政府发给的失业金,下岗失业工人感到快乐;享受到了年休假、领到了加班补贴和高温补贴,一线工人感到快乐,此中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真正容易满足和快乐的并不是那些有钱人。

    快乐只在一心间。整天担心自己减薪、失业、赚不到钱、买不到房、娶不到老婆,每日为生活所累,为工作所累,为人际关系所累,为婚恋感情所累,过于在意地位、财富,甚至把快乐与财富的多少挂钩,冲着利益奔跑,欲望便永难满足,又怎能快乐起来?“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眼光很高,我的力量很小,我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没有人在意我这些烦恼,每个人只在乎他的荷包……”郑智化的歌曲《中产阶级》就是这类人的心情写真。

    如果换个方式生活呢——喝个小酒,打个小牌,存点小钱,过好小日子,恬静、舒适、安逸,遗憾的是,照此实践者,多会被视为不思进取、不求成功的另类。追求无止境,焦虑成常态,为房子焦虑,为看病焦虑,为找工作焦虑,为恋爱婚姻焦虑,为孩子将来焦虑,总是对不幸的遭遇、小小的挫折特别敏感,而对可喜可乐的事物视而不见,抱怨、愤怒、指责、冷漠成了主流,情绪愈发糟糕,最终只会变得郁郁寡欢,与快乐渐行渐远。

    快乐是一天,愁苦也是一天,总要过的日子,何不让自己快乐起来?生活虽然艰苦,工作即使劳累,但与进了医院、监狱、火葬场的那些人相比,我们有着健康的体魄、勤劳的双手、年轻的优势,又赶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有什么理由不该快乐面对?“痛并快乐着”,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年轻人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多向比较,学会寻找快乐、制造快乐、主宰快乐、享受快乐,提升生活的快乐指数。

    当然,提倡年轻人追求和享受快乐,并不是让他们及时行乐、苦中作乐,也不要装憋出来的“伪快乐”,而是在平凡枯燥的生活中重视精神层面追求,消除“不快乐综合征”。

    让年轻人快乐起来,社会则要打破阶层固化,包容创新之举,为青年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境和更加广阔的上升空间,让他们有“仰望星空”的机会,让更多的草根逆袭和梦想实现成为可能。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