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王石川:扶贫款不扶贫困境如何打破

    扶真贫、真扶贫,将钱用在刀刃上,这是对纳税人的尊重。要实现这一步,归根到底需要行之有效的监督,更需要不断完善的制度推进。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必须管好用好。然而,审计署28日公布的19个县2010年至2012年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结果显示,这些县普遍存在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甚至有的县将扶贫资金用于请客送礼、大搞形象工程。

    “能骗一笔是一笔,能咬一口是一口”,那些不规矩的手,把扶贫资金当成了唐僧肉。当赤贫的民众拿不到保命钱,他们如何安身立命?于此而言,吞噬扶贫资金,不是简单的违法违纪,还近乎谋财害命,更令人深恶痛绝。

    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再次探照了扶贫资金背后的腐败黑洞,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处理,无疑令人欣慰。但要看到,扶贫资金腐败并非孤例,俨然已成顽症,总是在治理—收敛—反弹—再治理的困境中兜圈。

    如何保证将扶贫资金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又如何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有识之士早就开出了药方。比如,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编织严密的制度,才能减少牛栏关猫的尴尬。还有人建议,把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示,以便于广大群众知情和监督,让“透明账”进一步变成“明白账”。此外,为减少扶贫资金被挪用、冒领,可考虑实行面对面的派发制。

    上述这些,都是可行的办法,如果落实到位,当然会减少扶贫款的滥用。但我以为,除此之外,治本之策在于探索贫困县的退出机制。究其因,有的县原本很富裕,并不需要扶贫资金,却争戴贫困帽,他们能善待扶贫资金吗?富县戴穷帽,就好比戴着金项链去申请低保,而且申请成功了,这正常吗?现实中,一贫如“喜”的现象并非个例。一些地方政府要政绩的时候要“富帽”,要利益的时候争戴“穷帽”,甚至打出宣传标语“热烈祝贺成为贫困县”,这又正常吗?

    日前,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对一些已经脱贫的重点贫困县不愿意“摘帽”的现象,国家试点探索重点县的退出机制。摘掉富县的穷帽子,不再下拨扶贫资金,他们想染指扶贫资金也没机会了。

    扶真贫、真扶贫,将钱用在刀刃上,让贫困民众改善现状,对未来有良好预期,这是对纳税人的尊重。要实现这一步,归根到底需要行之有效的监督,更需要不断完善的制度推进。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