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樊大彧:以阶梯水价激发节水意识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近日宣布,为引导居民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15年年底前,设市城市原则上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国家发改委表示,推行阶梯水价后,80%的居民生活用水支出不会增加。

    水价不高,但对公众而言,其敏感度却不低。此前许多城市为水价调整而召开的听证会,均被指为涨价前奏。此次,尽管国家发改委大声宣布,八成居民用水支出在推行阶梯水价后不会增加,但还是有不少市民把实行阶梯水价和涨价联系在一起。其实,国家发改委所言的“80%”,并非随便讲讲的空话,而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民生原则。这一原则在部分城市的实践中也得到了有效贯彻。南京市实行三级阶梯水价已有多年,据统计,2011年该市抄表到户的自来水用户中,近96%用户执行的是第一阶梯价格,也就是说这些居民的水费没有受到影响。

    同时,阶梯水价制度所具有的引导节约用水作用,也已被一些先行先试的城市证实。安徽合肥自2010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该市城市居民的节水效率提高幅度达5%以上,也就是说居民人均用水量相比以前有明显降低。

    发改委此次高调宣布居民阶梯水价实行时间表,既是对已试点城市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尚未实施阶梯水价城市的督促。自2004年起,北京市相关职能部门就公开表示,阶梯水价即将实行。但多年以来,北京在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方面,推动起来有难度。北京市实行阶梯水价的难度,主要产生于操作层面,诸如居民用水定额如何确定,以及查表到户、水表更换等具体问题。

    阶梯水价,之所以成为目前国际通用的水价征收方式,源于其具备的两个特点,促进节水、保障弱势用水者利益。美国、以色列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等已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多年。我国天津、银川、大连、南京等城市也先后开始实行阶梯水价。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的简称。阶梯水价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保障合理用水需求,用水越多水价越贵。阶梯水价制度让价格因素在水资源配置、需求调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增强了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

    阶梯水价等有利节水的制度,之所以势在必行,是由我国严重缺水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缺水国家,虽有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但分布不均,无法全面满足各地用水需求。更严峻的是,目前社会各方面水需求增长迅速,而水资源量却呈衰减趋势且污染日益加剧。北京在水资源匮乏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的双重压力下,更尴尬地成为全国人均水资源最少的重度缺水地区,“甚至不如以干旱著称的中东、北非”。

    以阶梯水价加强居民节水意识,也是对我国节水“短板”的弥补。我国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8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万元GDP用水量目前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城市居民用水目前已成为节水“短板”。以广州市为例,该市于2012年底开始实施阶梯水价,而此前广州的人均用水量堪称国内“一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相当于北京市的2倍、法国巴黎的3倍。我国人均综合用水量比欧洲国家高出一倍,城市居民粗放型的用水习惯,就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节约用水,这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国家倡导、媒体呼吁,同时也需要经济杠杆的撬动。实践证明,阶梯水价就是一个可用的“杠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节约用水,不仅因为水费,是为了尽到一份应尽的责任,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以及未来的子孙后代。

    节约用水,这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国家倡导、媒体呼吁,同时也需要经济杠杆的撬动。实践证明,阶梯水价就是一个可用的“杠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节约用水,不仅因为水费,是为了尽到一份应尽的责任,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以及未来的子孙后代。

【责任编辑:霍骋远】
分享到
更多
http://comment.hebnews.cn/2014-01/05/content_3715541.htm true report http://comment.hebnews.cn/
河北新闻网时评
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