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斯涵涵:“海外逼婚”广告背后的中国式亲情

    一封给儿书,几多痛与悟?字句不多,父母望子回家,情深意重,一句“不逼婚了”,是父母对子女的承诺,也是对传统家庭角色的反思,对现代婚恋观念的接纳与嬗变

    1月14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墨尔本日报》以罕见方式在头版刊出整版广告,一位中国妈妈以不逼婚为条件,劝儿子回家过年。这则广告以“给儿书”为标题,全文仅几句话:“鹏:打了好多次电话你也不接,或许在这里才能让你看到。爸妈再也不逼你结婚了,今年回家过年吧!爱你的妈妈”。这一匪夷所思事件瞬间引发当地热议,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曾被青年网友改编成“相亲调”流传甚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靠谱对象,何时能出现。我欲中秋回去,唯恐相亲聚会,老妈不甚烦。”那种被家人频繁安排相亲的年轻人的烦恼状呼之欲出。我们不知道这位儿子逼婚被逼到何种程度,以至于要玩消失,也很少有人想到,父母想念儿子,担心儿子的安全又到了何种地步?

    “海外逼婚”广告折射了新旧婚恋观的激烈碰撞。在这个科技发达、个性张扬的时代,年轻人愈来愈注重情感匹配度、心灵舒适度和婚姻质量,不再愿意通过传统方式交友恋爱,更不愿意被父母强逼着四处频繁相亲。而学习、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人均受教育年数的延长,谈恋爱时间变少、交友圈子的逼仄都令年轻人不堪重负;而父母囿于传统观念,通过连续不断的叮咛、催促、密集的安排相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子女的关爱,殊不知这种“无微不至”反而加剧了人际代沟,造成老少两代的心理屏障及对立。于是网络各种应对相亲的“秘笈”流传,青年人与父母在逼婚与被逼婚展开了游击战、持久战。

    逃避不是办法,凭空消失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要设身处地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要知道婚姻美满、生活幸福是你的美好愿望,何尝不是父母的殷切盼望?只有老少两代换位思考,平等交流,寻找彼此都能接纳的平衡点,才能避免了逼婚的尴尬和无奈,才能弥合因此撕裂的亲情裂痕。

    一封给儿书,几多痛与悟?字句不多,父母望子回家,情深意重,一句“不逼婚了”,是父母对子女的承诺,也是对传统家庭角色的反思,对现代婚恋观念的接纳与嬗变,而面对父母“回家过年”焦急的呼唤,身为儿女,又该做出怎样的回应?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