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王旭东:卖奖牌明码,“牙防组”还魂

    今年1月11日,一个名叫“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名为“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这里颁出的奖项全是明码标价,很多与会者就是为了一块牌子,愿意花高价前来“购买”。(2月16日《京华时报》)

    非正规学会,花钱买个牌,盖上章完事……看来是“牙防组”还魂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牙防组,曾是社会的一颗“蛀牙”,生于1988年12月12日,死于2007年4月30日。因收费认证而名誉扫地,财务上的混乱令人吃惊;另一方面,它倡导设置了每年9月20日的全国爱牙日,组织了两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它被媒体称之为“怪胎”,似官非官的身份让它在政府资源和商业利益面前左右逢源;而卫生系统认为它是“特定历史时期必要的产物”,“不吃皇粮”也能办事。拔掉一颗“蛀牙”,又会产生新的“蛀牙”。

    几年前,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称,2006年至2009年期间,全国共清查出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保留了4218个项目,总撤销率为97.16%。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实行总量控制,除已批准的保留项目之外,原则上不再新增常设项目。评比达标表彰工作是习以为常的传统行政模式。通过评比来促进工作,通过达标来推动工作,通过表彰来激励工作。这也是官方评比达标表彰的“原功”,但什么事件都有一个“度”,多了就平庸,多了就变形。更严重的是,弄虚作假挤进评比达标表彰行列,甚至,腐败行为贯穿评比达标表彰始终。

    由于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盛行,当然,更有利益的驱动,个人或民间组织便将这一套“拿来”,弄出数也数不清楚的评奖。比如,陷入舆论漩涡的“中华脊梁”评选,因为失去公信,一缴费就拿奖,遭到公众的质疑,以至于让人“戳脊梁骨”。评奖机制失之毫厘,公平正义谬以千里。长期下去的话,“评奖尊严”扫地,评奖公信全无。也许,有人会说,那些社会组织的评奖干官方的评比达标表彰何事?官方评比“身不正”,民间评奖自然“影子斜”。这或是官方评比达标表彰的“放大效应”,或称“衍生危害”,或谓“次生灾害”。

    明码标价卖奖牌,兜售民间组织的公信力。一个社会有一群能够自我管理自我运作的民间组织,这是公民社会的重要内容。曾有评论认为,一个权利充分张扬、受尊重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民间组织发达、活跃的社会。反之,一个权力十分强势,管得过宽过死、甚至无孔不入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权利相对孤弱、民间组织严重发育不良的社会。换言之,权力很丰满,权利很骨感;权力很骨感,权利很丰满。公民社会迎来发展的春天,中国的民间组织要挺起“中华脊梁”,成为公民社会成长成熟的“中流砥柱”,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纽带。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实用资讯
热点专题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