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大山:塞罕坝精神赞

来源:河北新闻网

    看到2014年3月12日中共承德市委作出的关于开展向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学习运动的决定,不由地为这一决定点个赞!

    笔者多次去过塞罕坝,每次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记得25年前第一次去的时候,看着一望无际的人工造林,大树已经成材,新栽的树苗茁壮成长,心中生出无限感概;晚上和林场工人吃住在一起,看到的是林场工人的坚韧与乐观,感到由衷地敬佩。

    塞罕坝,是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漠的南缘,距离北京只有180公里。这里过去几乎是寸草不生,能见到一棵小树就成为奇迹。每当风沙泛起,蔽日遮天,滚滚黄沙,直逼京津。1962年建场以来,塞罕坝林场艰苦创业,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零下1.4度、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度的高寒荒漠地区,建成总面积112万亩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构筑了一道为京津阻挡沙源、涵养水源的绿色长城,创造了中国北方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成为世界人工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塞罕坝以国家累计1.9亿元的投资,创造了153亿元的森林资源价值。塞罕坝巨大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京津地区净化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塞罕坝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如今的塞罕坝,大树参天,林海波涛,一道绿色屏障为京津冀挡风遮沙。这里已经成了“中国最佳森林公园”、“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

    透过辽阔壮观的塞罕坝,我们看到了塞罕坝人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塞罕坝林场几代人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端艰苦的恶劣环境中以苦为荣,执著坚守,在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设,用心血和汗水营造出了万倾林海。这些如一棵棵青松般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们,用青春、梦想、甚至生命,才换来了茫茫高原上无言矗立的“千棵松”“万棵树”,同时也筑就了坚忍不拔的塞罕坝精神。

    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要学习他们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天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条件再改善,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一时一刻也不能丢。丢失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就会丢失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学习塞罕坝精神,就要学习他们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理念。当前,随着我们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我们的发展理念必须来一次更新。我们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保护和改善环境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优化环境的基础上求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学习塞罕坝精神,就要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上。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习塞罕坝精神,为优化环境献计出力。要自觉坚持低碳生活,少制造污染,多添绿加氧。让我们的大好河山重现青山绿水,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幸福家园。(大山)

【责任编辑:金林】
分享到
更多
http://comment.hebnews.cn/2014-03/16/content_3832457.htm true report http://comment.hebnews.cn/
河北新闻网时评
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